可懂度
可懂度
正文
听者能听懂通过一定传声系统传递的言语信号的百分率。例如给听者听100个单词,听对了50个,其可懂度就是50%。 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为了评定通讯装置的性能最先采用清晰度实验或可懂度实验来研究人的语音知觉。其方法是给听者念一张含有一定数量语音的测试表,固定一组听力正常的人作标准听者,以听者为常量,以通话系统或通话条件为变量,听者的不同可懂度即可作为系统或条件质量好坏的指标。当实验所用的言语单位的上下文关系对听者的理解起重要作用时,习惯上用可懂度这一术语,当所使用的言语单位(如无意义音节)的上下关系,对听者的理解不占重要地位时,则用清晰度这一术语。40年代以后,这种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可懂度作为言语声压级的函数来测量人的言语感知阈(指可懂度为50%时的语音声压级)和超阈限的言语辨别率,还可判断人的听力损失或听力缺欠等。
进行言语可懂度实验的一项基本工作是编制测试材料。言语有不同的层次,因此,测试材料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数字、单词、词组、句子以及一段连贯性的话语等。由于测试材料的类型不同,感知的难易也大不一样。在同一声压级条件下,有上下文的句子或双音节词显然要比单词的可懂度高。因此,可懂度不是一种绝对值,它只具有比较的意义。在度量一个通讯系统的性能时,为了比较不同情况的结果,实验必须采用同类的测试材料,对测试方法也须规范化。为此,4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声学实验室编制了发音平衡50字单音节词表,通常称为PB字单,以反映英语日常会话发音成分的出现频率。1960年美国标准协会(A.S.A.)也公布过一个清晰度测试规范。同时,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也都根据各自的任务不断编制出各种测试材料,采用了不同的测试方法。
配图
相关连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