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心理学   
[87] 评论[0] 编辑

团体迷思

团体迷思团体迷思
团体迷思(亦作团体盲思,英文:Groupthink),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令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一些值得争议的观点、有创意的想法或客观的意见不会有人提出、或者是遭到忽视及隔离。团体迷思可能导致团体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坏的决定。部份成员即使并不赞同团体的最终决定,但在团体迷思的影响下,也会顺从团体。

基本概述

团体迷思团体迷思
团体成员在集体主意精神感召下,积极追求团体的和谐与共识,却忽略了团体的真实决策目的,从而无法进行准确判断的一种思考模式。

团体迷思是团体凝聚力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这一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引起了的注意,认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各种类型的组织决策,如工作组、研讨会、委员会。

一般认为团体迷思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尔芬·詹尼斯(IrvingJanis)首先提出。但WilliamSafire于2004年8月8日《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撰文指出,团体迷思一词实为WilliamH.Whyte于1952年在《财富杂志》中首先提出。

1972年,詹尼斯利用“团体迷思”一词形容团体作出不合理决定的决策过程。詹氏对“团体迷思”的原定义为“一种思考模式,团体成员为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追求团体和谐共识,而不能现实地评估其他可行办法”。及后于1982年,詹尼斯再探究美国入侵猪猡湾事件(BayofPigsInvasion)、偷袭珍珠港事件韩战、越战、古巴导弹危机、马歇尔计划的发展、水门事件等美国政府历年外交决策事件,参照各个事件的环境、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归纳出团体迷思的模型。团体迷思模型包括8项诱发的前置因素、8项表现形式、及7项对群体决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2004年,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的伊拉克情报失误报告,严厉批评美国情报部门在伊拉克战争前,夸大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美国情报部门的过失,是归咎于团体迷思。

前置因素

团体迷思团体迷思
群体高度凝聚力(High group cohesiveness)
群体隔绝外界资讯与分析(Insulation of the group from outsides our cesof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命令式领导(Directive leadership);
决策规范缺乏条理(lack of procedural norms);
群体成员背景和价值观的相似性(Homogeneity of members' social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来自外部威胁以及时间限制的压力(High stress from external threats and time stress);
团体没有信心寻求比领导所提出的更好的方案:可能因为领导具有强大影响力(low hope of a better solution than the one offered by the leader);
成员自尊心低落:可能由于刚经历失败(low self-esteem)。

表现形式

团体迷思团体迷思
无懈可击之错觉:群体过分的自信和盲目的乐观,忽视潜在的危险及警告,意识不到一种决策的危险性。

集体合理化:群体通过集体将已经作出的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一旦群体作出了某个决策后,更多的是将时间花在如何将决策合理化,而不是对它们重新审视和评价。

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成员相信群体所做出的决策是正义的,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忽视道德上的挑战。

对外偏见:倾向地认为任何反对他们的人或者群体都是邪恶和难以沟通协调,故此不屑与之争论;或者认为这些人或者群体过于软弱、愚蠢、不能够保护自己,认为自己群体既定的方案则会获胜。

对异议者施加压力:群体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怀疑群体立场和计划的人,群体总是立即给予反击,但常常不是以证据来反驳,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热讽。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嘲弄时会变得没有了主见而与群体保持一致。

自我审查:成员对于议题有疑虑时总是保持沈默,忽视自己心中所产生的疑虑,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可以去质疑多数人的决定或智慧。

全体一致的错觉:这是群众压力和自我压抑的结果,是使群体的意见看起来是一致的,并由此造成群体统一的错觉。表面的一致性又会使群体决策合理化,这种由于缺乏不同的意见而造成的统一的错觉,甚至可以使很多荒谬、罪恶的行动合理化

心灵守卫:某些成员会有意地扣留或者隐藏那些不利于群体决策的资讯和资料,或者是限制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此来保护决策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思想防范

团体迷思台湾团体迷思

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其原因和后果;领导者应当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防止形成不成熟的倾向;

领导者应该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

应该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的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时常将群体分成小组,并将他们分别聚会拟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

如果问题涉及与对手群体的关系,则应花时间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资讯,并确认对方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

预备决议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决议达成前,请群体之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挑战;

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当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向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反应反馈给群体;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最后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避免群体思维的不良影响)。

概念由来

团体迷思团体迷思
欧文·贾尼斯[IrvingLesterJanis1918.05.26-1990.11.15],美国心理学家,致力于政策制定的心理学分析、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Buffalo),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市(SantaRosa)。

1939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理学士学位,1940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曾和柯林贝格(OttoKlineberg)举办社会心理学研讨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司法部特别战争政策小组的高级社会科学分析家,和社会学家斯托佛(SamuelStouffer)、C.霍夫兰共事,战后回到哥伦比亚大学文成其博士论文。1947年受聘于耶鲁大学,开始其教学和研究生涯。

在耶鲁之初,他参与了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的研究计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主要研究心理压力问题,1958年出版《心理紧张》一书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在该书中他提出术前焦虑与术后情绪状态的曲线理论,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反映,病人由于手术引起的心理应急反应,在手术前后显示不同的特点。术前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增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应急反应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术后水平较术中有所升高,手术患者心理应急水平的时间特点,反映了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应急对手术患者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之后他的研究逐渐转向人在压力下的选择,1972年出版《小团体思想的受害者》一书。根据贾尼斯-费埃拉本德假设,同样是争论赞成,赞成的观点比否定的观点先出现,将会使争论更有效。在另一项实验中,他发现,在高度可说服性和低度自尊之间,以及在可说服性和社会压制之间存在着相关。他还发现怀有适度意的人更不易被说服。他在1985年从耶鲁大学退休,退休后任耶鲁大学名誉教授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心理学兼职教授。

贾尼斯因其提出的团体迷思理论而闻名。团体迷思亦译为群体迷思、团体盲思或团体思考,在1972年的《团体迷思》一书中首次提出团体迷思(Groupthink)一词,贾尼斯定义为“在一个较有团队精神的团体,成员为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追求团体和谐和共识,忽略了最初的决策目的,因而不能确实地进行周详评估的思考模式”。而他也特别注意到在团体中很少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个成员的能力能够呈现为团体整体的能力。例如:在学校会议上,大部分教职员鲜为发表个人意见,但是一走出办公室纷纷却又有不同的看法,影响学校团体决策的品质与效果。当团体中的成员建立起很强的团队精神,即拥有了高度的凝聚力,他们会很在意不要分裂团体的向心力,因而不愿意去挑战团体的决策。当这种压力导致思想效能破裂、不愿意探究真相,较草率地作出价值判断时,就容易出现团体迷思。

相关词条
婚姻治疗伴侣动物疗法箱庭疗法漂浮疗法内观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冲击疗法满灌疗法娱乐疗法依恋模式首因效应精神支持疗法
自由联想法策略疗法行为治疗自我妨碍性欲亢进抑郁性神经症
幽闭恐惧症团体迷思老年疑病症从众心理恐艾症偏执型人格障碍
参考资料
1、http://www.cko.com.cn/web/articles/lo/39/20061013/39,2664,0.html
2、http://www.12manage.com/methods_janis_groupthink_zh.html
3、http://www.e7wan.com/html/news/guild/2006/0622/590.html

附件列表


87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因果研究    下一篇 固执心理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