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   
[0] 评论[0] 编辑

口腔溃疡

简介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

该病多数发生在20岁至50岁之间,发病时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现象。该病为病毒感染所致。当人们被感染后病毒即存在体内,藏在表皮下的血管,并在细胞核中繁殖,当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时,这些病毒会特别活跃,病情也会明显恶化

主要类型

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炎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不论是单发性或慢性的口腔溃疡,维生素B2、B6等维生素B群都是有疗效的。甚至有人服用B群才经过一个晚上,口腔溃疡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维生素B2不足时,会引发口角炎、眼睛充血和肛门溃烂等,特别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症状。维生素B6脂肪的代谢有关,B6不足时会引起脂漏性皮肤炎。另外泛酸和生物素等维生素B群(B1除外)在相互的影响下,对于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也都有所帮助。

症状


1.轻型口疮  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疼痛。
2.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疤痕
3.腺周口疮  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疤痕
4.白赛综合症  若已出现口、眼及生殖器、皮肤损害时,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析进行诊断。

鉴别方法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首先在临床表现上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别的。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

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预后不一样。

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区分良性口腔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

人的一生中,发生口腔溃疡的概率几乎为100%。口腔溃疡又确确实实有癌变的可能。因此,鉴别溃疡的良、恶性实在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否会恶变而言,良性口腔溃疡是指不会变癌的口腔溃疡,恶性口腔溃疡则相反。

区别方法

首先以溃疡愈合时间来区分。良性口腔溃疡一般数天至数周可以愈合,而恶性口腔溃疡则呈进行性发展,数月甚至年余不愈合。

其次可以形态区分。良性口腔溃疡一般形态比较规则,圆、椭圆或呈线条形,边缘整齐,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凹陷的基底部较平滑,摸上去柔软,疼痛明显。而恶性口腔溃疡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呈颗粒状,触之质硬韧,明显区别于正常粘膜,溃疡疼痛反而不甚明显。

第三可以病程规律区分。良性口腔溃疡常常反复发生,有自限性,恶性口腔溃疡却无复发史,一旦发病,就迟迟不愈合。

第四可以全身情况区别。良性口腔溃疡全身症状少见,颈部淋巴结不肿大或虽肿大但不硬不粘连。恶性口腔溃疡则相反,有的甚至有恶病质。最后可根据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作出判断。良性口腔溃疡一般用消炎防腐类药物后效果明显,愈合加快,而恶性口腔溃疡则常常对药物“不理不睬”,疗效不明显。

病理分析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病因较复杂,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等有关。

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就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血虚性口腔溃疡:此病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通过中药辩证施治可达到治愈目的。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 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有些复发性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除外敷、内服药物外,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食物太烫破坏口腔粘膜:在爱食火锅的人群中,口腔疾病患者迅猛增加。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刘月华博士认为,吃火锅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与口腔粘膜有关。因为火锅浓汤的温度相当高,刚刚从浓汤里捞出来的食物依旧有较高的温度,若温度尚高,必然会破坏口腔粘膜,引发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粘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这些病情加重。所以,嗜好吃火锅者要有所控制,一般以每个月吃1到2次为宜。

 五、口腔溃疡也可能是因为轻微伤害,例如牙齿有缺角,或潜藏的异常症状(较罕见)所致。 

预防方法

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发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仍可降低发生率。

具体措施是: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和着急。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食疗方法

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蜂蜜疗法: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 2次,可治口腔溃疡。

菜籽疗法: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核桃壳疗法:将30-50克核桃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专家观点

口腔溃疡可能隐匿各种疾患三周不愈必须详查。

口腔内小溃疡几乎所有人都患过,大多由外伤引起。伦敦大学东曼牙科研究所Scully教授指出,口腔溃疡若历时3周而未治愈,必须找出原因。

约20%人群罹患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呈圆或椭圆形,境界清晰。80%的患者溃疡直径在5mm以下,历时7~14日而愈,较大的溃疡少见,而且需数周或数月治愈,且残留瘢痕。另外,还有分类为疱疹性溃疡,则需1个月治愈。

据日本《医学论坛报》(2001年6月7日)报道,口腔溃疡的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发病原因同紧张、外伤、戒烟、月经、食物过敏有关。无特殊检查法,只能依赖典型症状和疾病史诊断。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鉴别诊断。应想到除铁、叶酸、VitB12不足外,还应考虑有无慢性炎症性肠病艾滋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免疫障碍。另外,还应除外白血病、红斑性狼疮、Behcet病(见图)等全身性疾病和皮肤病。抗癌药和抗甲状腺药也可能产生口腔溃疡。

单发的慢性溃疡应怀疑口腔癌。小儿周期性发热、咽炎、手足口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口腔溃疡也可作为伴随症状出现。

Scully教授指出,口腔溃疡的治疗可用洗必泰或口含氢化可的松糖衣片,一天4次涂用去炎松软膏,如症状无改善应考虑全身给皮质类固醇。

口腔溃疡的病因为病毒感染。这类病毒属于原发性病毒,人们被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内,并藏在表皮下的血管里,在细胞核中繁殖,当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时,这些病毒会特别活跃,溃疡也会明显恶化。
蛋白锌蛋白硒、新稀宝片等可以改善口腔溃疡一方面通过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补锌能促进创伤面的愈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口水    下一篇 呕吐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