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   
[0] 评论[0] 编辑

激发态

激发态(Excited State)是指原子、分子或固体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处于比基态(Ground State)更高能量水平的一种状态。当物质吸收光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时,电子可以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激发态。激发态在许多物理和化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包括光合作用、荧光、磷光和化学反应。


1. 激发态的类型

    1.1 单重态激发态(Singlet Excited State)

    单重态激发态是指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与基态电子自旋相反,且总自旋为零的状态。此时,电子对的自旋方向相互抵消,系统的总自旋量子数为零。


    1.2 三重态激发态(Triplet Excited State)

    三重态激发态是指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与基态电子自旋相同,且总自旋不为零的状态。此时,电子对的自旋方向相同,系统的总自旋量子数为一。


2. 激发态的产生

    2.1 吸收光子

    当物质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Photon)时,电子可以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一过程称为光激发(Photoexcitation)。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2.2 碰撞激发

    在高温或高能条件下,原子或分子通过碰撞获得能量,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一过程常见于等离子体物理和高温化学反应中。


3. 激发态的寿命

    激发态的寿命通常很短,电子会通过多种机制返回基态:

    3.1 辐射跃迁

    激发态电子通过发射光子返回基态,这一过程称为辐射跃迁,常见的现象包括荧光(Fluorescence)和磷光(Phosphorescence)。


    3.2 无辐射跃迁

    激发态电子通过与周围分子或原子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返回基态,这一过程包括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 IC)和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 ISC)。


4. 激发态的应用

    4.1 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链将能量转换为化学能,最终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参考文献:Krause and Weis, 1991)。


    4.2 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染料在激发态发射的荧光来观察生物样品。荧光染料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后进入激发态,然后通过发射不同波长的光子返回基态,产生可见的荧光图像(参考文献:Tsien, 1998)。


    4.3 光化学反应

    激发态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可以参与多种光化学反应。在光化学反应中,激发态分子与其他分子反应生成新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和光合作用模拟(参考文献:Turro, 1991)。


5. 重要概念

    5.1 光激发(Photoexcitation)

    指物质吸收光子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过程。


    5.2 荧光(Fluorescence)

    指激发态电子通过发射光子返回基态的过程,通常在吸收光子后的纳秒时间尺度内发生。


    5.3 磷光(Phosphorescence)

    指激发态电子通过发射光子返回基态的过程,但由于涉及三重态,通常在吸收光子后的微秒到秒时间尺度内发生。


参考文献:

(1) Krause, G. H., & Weis, E. (1991).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hotosynthesis: the basics.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42(1), 313-349.

(2) Tsien, R. Y. (1998).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67(1), 509-544.

(3) Turro, N. J. (1991). Modern Molecular Photochemistry.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下一篇 琥珀酸硫激酶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