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研究所
上海艺术研究所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科学研究机构,主要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从事戏剧、影视、服饰、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关注现实,开展对文化发展现状和文化艺术建设的调查研究。上海艺术研究所创建于1979年7月14日,历任所领导主要有章力挥、汤草元、肖凌、路丁、李祥春、纪乃咸、黄钧、黄菊盛、李晓、毛时安、季玉珩等,现任所长、党支部副书记高春明,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胡洪庆。所部下设学术研究部、信息资料部、《上海艺术家》编辑部、办公室等机构。
上海艺术研究所曾承担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上海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上海艺术史》、《中国京剧史》及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上海昆曲志》、《上海越剧志》、《上海沪剧志》、《上海话剧志》、《上海文化志》等,完成出版《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明刊本〈西厢记〉研究》、《袁雪芬的艺术道路》、《筱文艳舞台生活》、《古剧结构原理》、《戏剧音乐史概述》、《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佐临研究》、《王国维美学思想论集》、《西厢记评注》、《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中国服饰名物考》等学术著作350多种,并在国内外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曾荣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田汉戏剧评论奖、曹禺戏剧评论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多种奖项。
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上海艺术研究所先后举办过各种学术交流和展示活动,其中全国首届戏曲电视艺术研讨会、中国南派京剧研讨会、中国五千年服饰展、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等均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本所十分重视对各艺术门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由研究所原电视部摄制了《挡马》、《陈妙常与潘必正》、《艺术大师周信芳》、《上海艺术史话》等300多部资料片、电视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并有多部在中国获奖。1由本所出版、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艺术刊物《上海艺术家》至今已出版发行99期,影响不断扩大。
上海艺术研究所成立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先后涌现出一批在上海和中国有一定影响的各学科带头人,如陶雄、蒋星煜、邵曾祺、周讯、黄钧、黄菊盛、高义龙、沈鸿鑫、高春明、周锡山、李晓等。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涉及各艺术门类的专业研究队伍。面对新时期文化艺术科学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上海艺术研究所将一如既往,不断开拓、创新,朝着全方位、多学科、多功能、开放型、综合型的方向发展,在文化艺术科研的广阔领域内谱写新的篇章!
蒋星煜
男,1920年9月出生。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顾问,华师大、上师大兼职教授。主要专业为中国戏曲史、明史。主要著作:《明刊本西厢记研究》、《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海瑞传》、《况钟传》等。 《辞海》编委,分科主编、《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常务编委、《元曲鉴赏辞典》主编、《明清传奇鉴赏辞典》主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汪 培
男,192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离休前任上海艺术研究所编审、《新剧作》(后改为《上海艺术家》)副主编。主要专业方向为戏剧创作和评论。主要著作:剧影作品选集《向祖国》(内收话剧《冬夜》、《向祖国》、《罢罢沙龙》、沪剧《金黛莱》和电影文学剧本《爱俪园传奇》、《坤伶泪》、《剧艺纵横谈》等)。主编并主笔的作品有:《大众戏曲》、《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念刊》、《新剧作》双月刊、《笑的戏剧—滑稽戏选》、《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的上海》、《于伶诗钞》、《上海沪剧志》、《麒艺丛编》第1-4辑等。
应耐良
男,1927年5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历任上海市文化局艺术处戏剧科科员、上海艺术研究所《新剧作》编辑部和话剧研究室副编审、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淮剧志》、《麒艺丛编》(1-4辑)副主编。主要著作:越剧《鉴湖碧血》、滑稽戏《甜酸苦辣》、话剧《女市长》、独幕话剧《婆婆妈妈》(分别获得一、二届上海戏剧节一、二等剧本奖);独幕剧《桥》,话剧《下乡日记》(合著)。
程宁琳
女,193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任常州军管会文艺科科员、文工团团员、上海人艺演员、木偶剧团编剧、《上海艺术家》编辑、副编审。主要著作:剧作《飞向天安门》、《园园奇遇记》等;《南方少年》、《小八路》(合写),获奖或改编为木偶电影;《陈毅市长》、《甘罗十二为使臣》等获奖剧本。1989年离休后受聘于《上海故事》杂志社,从事故事编辑工作并培养一批文学新人,曾获优秀编辑奖状。2000年编写《青少年创新故事选》(合写),2001年出版并获华东科普图书二等奖。
章力挥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戏剧家、上海艺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1920年7月出生,1986年离休,1996年1月22日病逝。
章力挥同志1937年参加革命,后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在革命战争时期曾创作歌剧《黄甫庄》、《抗击战》等。建国后长期从事文艺、宣传领导工作,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处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创作及与人合作创作话剧《小红军》、《年青一代》及电影剧本,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在1965年和1966年,他主持了革命历史题材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剧本改编和全剧的反复修改加工,担任该剧创作组长和剧组负责人。1979年,负责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省市级的专业艺术科研机构——上海艺术研究所,担任所长、党支部书记。他在中国率先提出为老艺术家作艺术总结并加以落实;参与发起上海市美学学会,担任副会长、顾问;积极扶持戏曲现代戏,担任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主席团成员和理论委员会主任;提倡戏曲与电视联姻,担任中国电视戏曲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担任《中国京剧史》主编和《中国戏曲志·上海卷》副主编。
章力挥同志在离休后仍然关注文艺事业,曾担任上海老文艺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影视剧评论协会会长。
顾宝璋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新剧作》杂志副主编、上海艺术研究所享局级离休干部、著名剧作家。生于1921年10月,1996年11月11日在南京病逝。
顾宝璋同志1938年参加新四军,从事部队文艺宣传工作。建国后曾任解放军艺术剧院创作员,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队长和编剧。1956年参与创作电影剧本《南征北战》荣获军区戏剧一等奖,1960年创作话剧《东进序曲》荣立军区三等功;《东进序曲》又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获得广泛好评。1979年由部队转业到上海艺术研究所工作,任剧目研究室主任;1980年戏剧文学刊物《新剧作》创办后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全面主持刊物工作。离休后,创作完成了反映粟裕在新四军时期光辉业绩的长篇纪实文学《大江南北》。
《上海当代艺术图典》
高春明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该书为国家“九五”艺术科研重点课题《上海艺术史》的配套项目之一,《上海艺术史图志》的续编。图典用文字和图象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上海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各个艺术门类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对多个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领域的编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话剧、戏曲、电影、曲艺、音乐、美术、摄影作品的丰厚成果,为研究当下上海文化艺术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份宝贵资料。
《上海艺术史图志》
马博敏主编,高春明执行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该书是中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上海艺术史》的阶段性成果,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全书收录戏曲、话剧、曲艺、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杂技、魔术、美术、摄影、建筑园林十一个艺术门类约800多幅照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该书作为向建国五十周年、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献礼图书,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并获得全国优秀艺术类图书三等奖。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
黄钧主编,中国ISBN中心2001年9月出版。该书系中国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的一部,全书共255.8万字,系统地收集、整理了上海地区京、昆、越、沪、淮等剧种音乐的宝贵资料,为研究各剧种音乐的基本形态、剧种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其它规律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共同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该词典是一部中型的戏曲、曲艺专科词典。共收条目5636条。分总论,戏曲名词术语,曲艺名词术语,戏曲声腔、剧种,戏曲作家、理论家,戏曲作品,曲艺曲种,曲艺作家,论著九个门类。该词典内容全面广博,涵盖从周、秦到现代两千年的戏曲曲艺各门类的基本概念与术语,是一部内容全面、视角广博、资料翔实的艺术词典。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
本辞典于1995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辞典收录了中国近代以来流布各地的戏曲剧种335个,以各地通用的剧种名称为词目,按剧种的形成地或流布地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编排。1释文按源流沿革、班社、演员、剧目概况、艺术特点、音乐唱腔等栏目进行全面介绍,1并附主要唱腔的曲谱(简谱)。随文附照片790幅;另有彩色插页,载图120幅。本辞书所采资料,一般截至1985年底。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
周汛、高春明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该辞典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衣冠服饰文化的专科辞书。所收词目上起先秦,下迄民国初期。内容包括历代衣冠服饰的名称、款式、礼仪、制度、穿著方法及有关习俗,总计8272条。全书共分总类、冠巾、上衣、下裳、鞋袜、发式、化妆、饰物、衣料、染采、纹样、工艺、其他、文献等十五个门类。书前刊有《中国服饰史述略》、《中国服饰史年表》《衣冠服饰等秩表》、《历代服饰禁例》、《历代时世妆》、《古今尺度对照表》,是研究服饰文化必备的辞书之一。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周汛、高春明著,学林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10月联合出版。本书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是一部融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著作。著作以生动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妇女的生活风貌和装饰习俗,为中国历史研究、古籍整理、文物鉴定、民俗考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对服饰文化研究有较大建树。
《中国戏曲志上海卷》
孙滨主编,中国ISBN中心1996年12月出版。该书是全国艺术学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十大艺术志书集成中的一部,按综述、图表、志略、传记四大部类体系,详细记述了上海戏曲从孕育到形成至兴盛,直到公元1973年止的全部活动情况,是一部反映上海戏曲活动历史全貌的大型艺术志书。约134.4万字。1998年获文化部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艺术志书集成编纂成果奖”。部分研究人员获“编纂组织成就奖”,“编纂成果一等奖”。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戏剧集》
张庚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该书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丛书之一部。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承担编纂工作。该书选编了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传奇杂剧剧本、京剧剧本、地方戏剧本和早期话剧剧本近百种,并分别做了提要和说明,大致反映了近代戏剧文化的发展形态和戏剧风格流派,勾勒了近代戏剧文学的历史轮廓。该丛书获2000年中国图书奖。
在中法互办文化年期间,上海艺术研究所承办了“马赛上海周”项目《中国历代服饰展》的展出工作。2004年6月17日至7月13日,《中国历代服饰展》在马赛手工艺博物馆隆重展出。中国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同志以及马赛市副市长等中外来宾650余人出席了开幕典礼,共有1万余名观众参观了《中国历代服饰展》。马赛地区的数十家电台、电视台、网站和宣传机构发布了有关《中国历代服饰展》的专题报道。15家报刊杂志发表了30余篇消息、专论文章。来自法国及欧洲各国的观众纷纷以最高级的形容词赞赏这个展览。在近200条观众留言中,充满了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敬佩和赞誉。许多观众以“精美绝伦”、“美不胜收”、“一次美之旅”称誉《中国历代服饰展》,言语中洋溢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敬佩和向往。留言的观众中年龄最小的年仅6岁,还有不少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观众。侨居法国的华人更是欢欣不已,在留言中为中国文化、1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莫大的骄傲。《中国历代服饰展》受到了法国及欧洲各界的热情关注,好评如潮,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服饰文化,宣传中国和上海的文化建设成就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海艺术家》
《上海艺术家》是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管、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以视觉艺术为中心、用图文并茂形式全面展示文化艺术风采的双月刊杂志。《上海艺术家》杂志关注当代艺术发展动态,及时报道国内外各类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市场行情,努力为读者输送前沿的艺术信息。本刊在注重可读性的同时,力求有较高的学术性,因此,在内容上还设有名家访谈、百家论坛等栏目,从理论上高屋建瓴地把握艺术的真谛,从而提高读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艺术家开辟一片学术交流的天地。兼具学术性、专业性、时尚性的《上海艺术家》是立足上海、关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