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心理学   
[0] 评论[0] 编辑

异性恋

1. 异性恋


异性恋(Heterosexuality,简称直)是指一种性倾向,个体对异性产生**性**和**爱情**的吸引。异性恋是人类性行为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异性恋者被称为直男或直女。异性恋行为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许多动物物种中。


异性恋在大多数文化中被视为**常态**,并且是大多数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中的基础。许多宗教、法律和社会机构都建立在异性恋家庭结构的基础上。在异性恋关系中,男女之间的性吸引力和性行为通常被视为正常和自然的现象。


**历史背景**


异性恋作为一种性倾向的概念直到19世纪末才被明确提出。在此之前,性行为更多是从道德和宗教角度进行评判。现代对性取向的研究始于19世纪后期,心理学家和性学家开始研究人的性行为和性倾向,逐渐形成了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等概念。


**文化与社会**


在大多数文化中,异性恋关系和婚姻被视为社会的基础。传统的家庭结构通常包括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他们共同生活并抚养子女。许多社会规范、法律和宗教教义都支持和促进异性恋关系。例如,在许多宗教中,婚姻被视为神圣的结合,只有异性之间的婚姻被承认和祝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对性取向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对不同性取向的接受度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非异性恋性取向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表明,性取向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激素和环境等。研究发现,性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先天决定的,但也可能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性取向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领域,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基因研究、脑科学和行为学等途径揭示性取向的形成机制。


**心理与健康**


对于大多数异性恋者来说,他们的性取向和性行为不会带来心理困扰。然而,某些社会和文化对性取向的严格规范和期待可能会对个体产生压力,特别是在传统观念较强的社会中。心理学家指出,接受和尊重个人的性取向,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法律与权利**


在许多国家,异性恋关系和婚姻受到法律保护。例如,异性婚姻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合法的,异性配偶享有各种法律权利和福利。然而,在某些国家,性取向的歧视仍然存在,对非异性恋者的法律保护仍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Bailey, J. M., & Pillard, R. C. (1991). A genetic study of male sexual orientat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48(12), 1089-1096.


(2) Herek, G. M. (2004). Beyond “homophobia”: Thinking about sexual prejudice and stigm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exuality Research & Social Policy*, 1(2), 6-24.


(3) LeVay, S. (1991). A difference in hypothalamic structure between heterosexual and homosexual men. *Science*, 253(5023), 1034-1037.


(4) Mustanski, B. S., Chivers, M. L., & Bailey, J. M. (2002). 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biological research on human sexual orientation. *Annual Review of Sex Research*, 13(1), 89-140.


(5) Savic, I., Berglund, H., & Lindström, P. (2005). Brain response to putative pheromones in homosexual me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2(20), 7356-736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青春期    下一篇 射精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