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药学   

芬太尼

1. 定义

芬太尼(Fentanyl)是一种强效的合成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s, MORs)来缓解中重度疼痛。由于其高效、快速起效和短持续时间,芬太尼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急性疼痛管理和慢性疼痛治疗。


2. 功能

芬太尼在临床中的主要功能包括:

   - 镇痛作用: 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芬太尼可以迅速缓解各种类型的剧烈疼痛,如术后疼痛、癌痛和创伤性疼痛。

   - 麻醉辅助: 在手术麻醉中,芬太尼常用作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的辅助药物,提供有效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 镇静作用: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芬太尼常用于镇静插管患者,缓解不适和焦虑。


3. 作用机制

芬太尼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受体结合: 芬太尼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μ-阿片受体结合,导致受体构象变化。

   - G蛋白激活: 激活的受体与G蛋白结合,引发Gα和Gβγ亚基的解离,启动下游信号传导途径。

   - 信号传导: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激活钾通道(如GIRK通道),关闭钙通道,从而减少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神经元兴奋性。

   - 镇痛效果: 通过上述信号传导途径,芬太尼有效阻断疼痛信号传递,产生强效镇痛作用。


4. 临床应用

芬太尼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 急性疼痛管理: 在手术、创伤和急性疼痛发作时使用。

   - 慢性疼痛管理: 对于癌症患者和其他慢性疼痛患者,芬太尼贴片是一种常见的长期镇痛选择。

   - 麻醉辅助: 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药物,在手术过程中提供镇痛和镇静效果。


5. 副作用和风险

尽管芬太尼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其副作用和风险也需要注意,包括:

   - 呼吸抑制: 芬太尼可以显著抑制呼吸,尤其在过量或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如酒精、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 成瘾和依赖: 长期使用芬太尼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成瘾,戒断症状严重。

   - 其他副作用: 包括便秘、恶心、呕吐、镇静和低血压等。


6. 滥用和监管

由于其高效和成瘾潜力,芬太尼也常被滥用于非医疗目的,导致大量过量和死亡病例:

   - 非法芬太尼: 非法制造和销售的芬太尼及其类似物是当前阿片类药物危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北美地区。

   - 监管措施: 各国政府加强对芬太尼的生产、分销和使用的监管,旨在减少滥用和过量事件,保护公共健康。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医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但同时也伴随较高的风险和副作用,需在严格的医疗监督下使用。(1-3)


参考文献:

1. Stanley TH. The fentanyl story. J Pain. 2014;15(12):1215-1226.

2. Volpe DA, Tobin GAM, Mellon RD, et al. Uniform assessment and ranking of opioid μ receptor binding constants for selected opioid drugs.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1;59(3):385-390.

3. Wunsch MJ, Stanard V, Schnoll SH. Treatment of opioid dependenc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ptions. Adv Psychosom Med. 2011;30:23-37.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μ-阿片受体    下一篇 内啡肽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