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遗传学   
[0] 评论[0] 编辑

睾丸取精术

睾丸取精术(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 TESE)‌ 是一种通过手术从睾丸组织中获取精子的技术,主要用于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 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如ICSI)。以下从适应症、术式选择到临床管理进行全面解析:


一、适应症与术前评估

1. 核心适应症

  •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
    睾丸生精功能衰竭(如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隐睾术后),但局部存在少量存活精子。
  • 梗阻性无精子症(OA)失败‌:
    附睾/输精管穿刺取精失败后的二线方案。

2. 术前必查项目

检查类型目的
激素检测FSH、LH、睾酮水平评估睾丸功能(FSH↑提示生精障碍)。
遗传学检测核型分析(排除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AZF区缺失者取精成功率极低)。
睾丸超声评估睾丸体积、血流及有无占位(如精原细胞瘤)。

二、手术方式与选择

1. 经典术式对比

术式操作要点适用人群成功率
TESE切开睾丸白膜,随机取少量曲细精管组织。生精功能轻度受损(如局灶性生精)30-40%
Micro-TESE显微镜下选择饱满的曲细精管(含精子概率高),精准取材。生精功能严重障碍(如克氏综合征)40-60%
Percutaneous TESA经皮穿刺抽吸睾丸组织(创伤小,但获精率低)。无法耐受开放手术或需快速获取样本10-20%

2. 显微取精(Micro-TESE)优势

  • 精准定位‌:通过显微镜识别生精活跃区域(如局部血管丰富的曲细精管)。
  • 减少损伤‌:保留睾丸动脉分支,降低术后睾丸萎缩风险。
  • 提高获精率‌:尤其适用于克氏综合征(47,XXY)患者(成功率可达50%以上)。

三、手术步骤(以Micro-TESE为例)

  1. 麻醉‌:局部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2. 切口‌:阴囊中线纵切口,逐层暴露睾丸白膜。
  3. 显微镜探查‌:放大15-20倍,寻找直径较大、不透明的曲细精管(提示可能存在精子)。
  4. 组织处理‌:将获取的组织置于培养液中,机械分离后显微镜下寻找精子。
  5. 精子冻存‌:若找到活动精子,立即冷冻保存(用于后续ICSI)。

四、术后管理与并发症

1. 术后处理

  • 抗感染‌: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3-5天。
  • 止痛‌: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解疼痛。
  • 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睾丸超声(评估血肿、萎缩)。

2. 常见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处理措施
阴囊血肿5-10%加压包扎,多数可自行吸收。
睾丸萎缩3-5%避免广泛取材,术中保护睾丸动脉分支。
生精功能下降10-15%术前充分沟通(取精可能进一步降低睾丸功能)。

五、成功率与预后因素

1. 总体成功率

  • NOA患者‌:Micro-TESE获精率约40-60%(与病因相关)。
  • 克氏综合征‌:约50%可成功找到精子(需结合术前睾丸体积评估)。

2. 关键预后因素

  • 睾丸体积‌:体积>3mL者成功率更高。
  • 病因‌:
    • 生精成熟停滞‌(如精子发生停滞于精子细胞阶段)成功率较高(60-70%)。
    •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 成功率最低(<10%)。
  • 遗传因素‌:AZFc区部分缺失者可尝试取精,AZFa/b区完全缺失者不建议手术。

六、伦理与遗传咨询

  • 子代遗传风险‌:
    • Y染色体微缺失(如AZFc缺失)可能遗传给男性子代,需行PGT-SR筛选胚胎。
    • 克氏综合征患者精子多为23,X或23,Y(非整倍体风险低)。
  • 心理支持‌:充分告知手术利弊(可能无法获精),缓解患者焦虑。

七、总结

睾丸取精术(尤其是Micro-TESE)为NOA患者提供了生育可能,其成功依赖于 ‌精细的术前评估、显微操作技术及个体化方案制定‌。临床中需重点关注遗传因素对取精率的影响,结合辅助生殖技术(ICSI)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实现安全生育。未来随着睾丸组织体外培养和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有望为无精子症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外显子组测序    下一篇 孟德尔遗传病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