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微生物学   
[0] 评论[0] 编辑

麻疹病毒

 

简介

引起麻疹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麻疹病毒呈球状,内核为单链RNA螺旋对称,有包膜,其上含血凝素。麻疹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并易与支气管性肺炎或脑膜炎并发,患并发症者病死率高。病毒存在于患者鼻咽部的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患者表现发热,出现皮疹,大多数在口内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的口腔粘膜斑。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会逐渐康复。麻症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世界各地分离的麻疹病毒的抗原性均相同,所以患过麻疹病毒的抗原性均相同,所以患过麻疹的人,恢复后一般有终身的免疫力。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病毒的致病性可发生变异,如将病毒在鸡胚上培养传代多次后,就会减弱对人的致病性,但仍保持免疫性。目前应用的麻疹疫苗就是通过组织培养所获得的减毒毒株制备的。预防麻疹感染的措施是接种疫苗。随着疫苗接种的推广,麻疹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病死率也大幅度下降。

内容


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属副粘病毒属,属于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科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的麻疹病原病毒。质粒具被膜,为球状,直径120—250毫微米。能凝集猴红细胞。思德斯(J.F.Enders)和皮布尔斯(T .C .Peebles)于1954年采自麻疹病人的材料进行人的肾脏细胞培养,从而成功地分离到病毒。乙醚易使病毒钝化。用人细胞、猴肾等作为第一代培养的细胞,再以FL.Hela细胞等的株细胞进一步增殖,并可在鸡胚的羊膜和绒毛尿囊膜上进行减毒增殖。核衣壳形成于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内,形成后移向细胞表面,然后再以出芽方式成长。感染力很强。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痰、鼻、咽腔分泌物中,以飞沫传染,引起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和结膜炎,并于口颊粘膜上产生特有的白斑(Koplik氏斑),以后并于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在病理学上随着巨细胞和核内、质内包涵体的出现,特异性病变扩展到全身淋巴组织和粘膜上。最近还怀疑它是亚急性硬化全脑炎( SSPE)的病原。在麻疹的预防上推广使用弱毒株疫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艾滋病    下一篇 军团菌病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