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化学   
[1] 评论[0] 编辑

乙腈

乙腈又名甲基腈,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有类似于醚的特殊气味,有优良的溶剂性能,能溶解多种有机、无机和气体物质。有一定毒性,与水和醇无限互溶。乙腈能发生典型的腈类反应,并被用于制备许多典型含氮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乙腈可用于合成维生素A可的松,碳胺类药物及其中间体的溶剂,还用于制造维生素B1氨基酸的活性介质溶剂。可代替氯化溶剂。用于乙烯基涂料,也用作脂肪酸萃取剂,酒精变性剂,丁二烯萃取剂和丙烯腈合成纤维的溶剂,在织物染色,照明工业,香料制造和感光材料制造中也有许多用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乙腈。

英文名称:Acetonitrile;Methyl cyanide。

英文缩写:ACN

别名:氰代甲烷;甲基氰。

CAS No.:75-05-8。

分子式:C2H3N。

分子量:41.05。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40(有毒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45.7。

沸点(℃):81.1。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2。

蒸气压(kPa):13.33(27℃)。

闪点:2℃。

燃烧热(kJ/mol):1264.0。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0.34。

引燃温度(℃):524。

爆炸上限%(V/V):16.0。

爆炸下限%(V/V):16.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时有发光火焰。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金属。

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是合成橡胶树脂纤维及制药工业的良好溶剂。也可用于合成乙胺乙酸等。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 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KG-*2〗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的管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废弃的管理: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730 mg/kg(大鼠经口);1250 mg/kg(兔经皮);LC50:12663 mg/m3,8 h(大鼠吸入)人吸入>500 ppm,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人吸入160 ppm×4 h,1/2人面部轻度充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猫吸入其蒸气7 mg/m3,4 h/d,共6个月,在染毒后1个月,条件反射开始破坏。病理检查见肝、肾和肺病理改变。

代谢:乙腈在狗体内20%转化为硫氰酸盐并随尿排出,而豚鼠达50%。当动物预先给予乙醇,乙腈代谢增强,87%的乙腈转化为硫氰酸盐。小鼠皮下注射乙腈0.01 ml/g(2.5%乙腈溶液),注射后2 h血浆中SCN含量增加,7 h达高峰。大鼠实验表明,丙酮可影响乙腈代谢,使其急性毒性增高3~4倍。 乙腈在体内无明显的蓄积作用。

中毒机理:乙腈的毒作用,主要由体内释放CN?-所致,但不能排除乙腈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硫氰酸盐的作用,后者在慢性作用中更为重要。

刺激性: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 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啤酒酵母菌47600 ppm。

生殖毒性:仓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00 mg/kg(孕8 d),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应急医疗

诊断要点:

(1)氰离子潜伏期多在4 h以上,亦有接触3 d后才发病的报道。

(2)急性中毒:面色灰白、虚弱无力、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昏迷、抽搐等症状。可因昏迷、抽搐、呼吸衰竭、心脏停搏而死亡。

(3)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亦有报告出现尿频等症状。国内外均曾多次发生乙腈中毒事故并有致死的临床报告。

(4)可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5)中毒者血浆中CN-,SCN-及乙腈含量增高亦有助于诊断。

处理原则:

(1)清除皮肤污染,误服者应尽快洗胃。

(2)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

(3)及时使用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参见氰化氢。中毒程度轻者,也可单用硫代硫酸钠亦有良好解毒效果。

(4)给予自由基清除剂,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等。

(5)积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保护心、肺、脑、肾、肝脏的功能,防止肺水肿,如早期投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轻肾脏损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补液、利尿以加速毒物排出,减轻肾脏损伤。

(6)因潜伏期长,患者至少应观察48~72 h。

(7)皮肤污染应立即用水冲洗和更换衣服。如乙腈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 min。

预防措施:

由于乙腈挥发性大,要加强密闭操作,并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局部或全面通风措施。要防止皮肤、手套和衣服受污染。

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类  别 来  源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空气、水质 张宏陶等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水质分析大全》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
纳氏试剂比色法 空气、水质 张宏陶等主编:《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水质分析大全》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最高容许浓度(MAC)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
10 mg/m3 25 mg/m3

 

 

2.环境标准

中国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 mg/L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7 mg/L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乙基亚胺    下一篇 乙酰胆碱受体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