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动物疗法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多与小动物接触能改变心情,减轻精神和心理上存在的病症,这就是始于70年代的、国际流行的“伴侣动物疗法”。
人和伴侣动物之间充满着独特的深情和友善。正是在这种友爱中,人类因对小动物的关爱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英国剑桥大学1991年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患者与一只小狗或小猫相处后仅几个月,原先的顽固性病症,如偏头痛、腰背疼痛等就会得到减轻。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伴侣动物可直接使人的感觉变好,使环境变得更安全。儿童孤独症患者长期和小动物接触交流,慢慢就会变得愿意与人接触了。
在教育研究领域发现,通过让儿童接触、爱护小动物,可以培养善心和爱心,激发责任感,启迪儿童智力与情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动物心理学家介绍说,这些用于医疗用途的小动物,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它们不仅非常健康,对人友好,而且善解人意,从不对人吠叫,不做不友好的动作。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和伴侣动物之间充满着独特的深情和友善。正是在这种友爱中,人类因对小动物的关爱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伴侣动物可直接使人的感觉变好,使环境变得更安全。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其实有一定程度的角色,人不知不觉都会受到周遭动物的影响。由此发展出来以动物为治疗的方式,就是透过动物与人之间个人性的互动亲密关系,造成对人身心的平抚作用,使心脏血管疾患得以纾解的一种医疗尝试。
伴侣动物疗法:指借助各种动物如马、狗、兔等,通过与患者的亲密接触,如亲吻、抚摸等达到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将恐惧、枯燥的治疗寓于娱乐和休闲生活当中。小动物不会歧视残障患者,患者与小动物接触也不会抱有戒心,这种接触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愉快的心情,放松全身,忘却疾病好转,从而使得患者病情减轻,疾病好转。实践也证明,伴侣动物疗法也是一种用于患者身心康复的科学疗法。
社会实践:南京博爱安养庇护服务中心(简称博爱中心)创办于2004年7月,她是一家专为智障人士服务的较大型非营利机构,致力于智障人士的教育、训练及康复服务。三年多来,博爱中心在积极探索有益于学员康复的各种疗法。近年来。伴侣动物疗法在医疗界被广泛推崇,实践证明,伴侣动物疗法对于病人的精神乃至身体康复有着显著作用。
养猫养狗可以治疗自闭症
美国的精神科的临床个案报告中,曾出现自闭性儿童,对特定动物(猫与狗)有亲密关系的案例。患者的暴力倾向不会出现在和自己有互动关系的动物身上,并且患者主动担任照顾动物的类母亲的角色,负责喂食及清理排泄物。这样的结果,让医学界大吃一惊。
在具体的医疗数据中,动物疗法可让人血压降低,稳定三酸甘油脂值,可减轻人的一些神经性方面的症状,如较少头痛,失眠等症状。心理层面,有同伴动物者,较少有寂寞感。在社会功能方面,有同伴动物者个性较开朗,较为人所接受,促使儿童人格正性的发展,如信赖关系、尊重生命、爱的付出与回馈,责任心的培养,都是成长过程中非语言的学习。让儿童的同伴动物,取代现今贫乏的视听媒体暴力的污染,将有助于儿童的人格发展。
在人的成长中,婴儿期完全未社会化前的状态,是近似动物原始的本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各项元素,婴幼儿与动物的相似性更甚于成人。他们共同原始的本能与非语言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互相理解沟通。因此,动物医疗成为精神科临床的另类医疗。
海豚可以治疗脑瘫
海豚能为人类提供康复治疗,堪称动物界的“神医”。早在197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神经病理学家大卫·纳泽森就创立了一套“海豚人性疗法”。这一疗法最初被应用在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身上,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海豚的陪伴及刺激下,对于感官刺激的注意力增加。于是研究人员便将这套方法运用于各种对身边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患病儿童。纳泽森教授认为,在对这些儿童患者的治疗中,海豚比心理医师们更有用。
养马可以调治焦虑症
以色列骑术治疗研究中心成立于1986年,是以色列众多利用马和狗等动物研究和治疗各类疾病的唯一一家纯专业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玛润·陶尔女士说,由于有些病人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障碍,如烦躁、对治病失去信心、过于内向等,若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往往得不到病人的配合,因此也较难达到治疗效果。而人与动物之间有着自然融洽的天性,较容易相处和沟通,没有心理障碍。例如,骑马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且能够对病人的有关部位起到按摩作用,对脑性麻痹及先天性肌肉萎缩的病患有非常好的康复效果。
瑞士是开展动物疗法的先驱国,近年来,英国、北欧以及美国的心理治疗师在“动物疗法”方面的研究居于世界 领先地位,仅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就有将近160个“动物治疗中心”。海豚、热带鱼、狗、猫、鹦鹉、马等各种动物被引进医疗场所、康复中心和福利机构,它们被有效地运用于身体残疾者、心理障碍人士和老年病人的辅助治疗之中。
在香港,1991年的时候,就开始以“医生犬”为主角的动物疗法,目前,全港地区大约有200多只“医生犬”每周去60多所医院和学校参与治疗活动。
在北京,法国贵宾犬菁菁和京叭奔奔是两只仅有的拥有医生资格证书的治疗犬,每个周三的下午,它们都会在主人的陪伴下,去为患有孤独症或身体残疾的儿童做治疗。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与北京市动物保护协会一起发起了这项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还显得较为陌生的“动物疗法”行动,在将近半年的治疗过程中,它们取得了令医生都惊叹的效果。北京一共有9只“医生犬”参与各种类型的治疗活动,但只有“菁菁”和”奔奔”拥有国际保护动物基金会所颁发的行医资格证书。
“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在广东番禺进行过‘医生犬’与病患儿童的治疗试验,最后决定在北京开展这项计划的推广。”国际保护动物基金会北京区执行人吴晓京女士说道:“在北京开展的学校有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每个双周星期三的下午,我们都会定期有活动;房山良乡二小我们也会不定期地开展活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医生犬对那些弱势的孩子们还是有帮助的。”
在美国波士顿精神病监狱,治疗师丹尼斯开展了一项极具创见的试验,他将“动物疗法”引进有着强烈暴力倾向的犯人之中。“我是很偶然想到‘动物疗法’的。一天,一只红襟鸟很不小心地飞进了犯人们的活动区,我看见他们逮住了它,正准备赶过去阻止他们的猎杀行为。在我们的监狱里,有一些是嗜血成性的精神分裂患者。但却看到他们在很友好地替它梳理羽毛,脸上露出很和善的表情,他们居然还联合起来,给它找来小虫喂食。这种和平的景象真是很少见。最启发我的是我们这里一个暴力症患者,正好是他病情发作之前,我们在他的牢房里添置了一缸金鱼。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他就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都砸了个粉碎,被我们制服了以后,我们才发现这缸金鱼被他藏在了一个很安全的地方,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影响。这件事后,我就向监狱长申请在病人的牢房里引进一些鹦鹉和金鱼,最初的批示只有3个月,而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为收养了近200只不同动物的小型动物园了。”
心理学家也发现,对于某些有心理隐患的儿童采用“动物疗法”可以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症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医疗小组试验证明,宠物的豢养可以使人们感觉更加温暖、友爱和环境的安全,对儿童孤独症、儿童暴力症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钟遥在9岁的时候,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脾气也坏了许多,他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把书一页页地撕得粉碎,我看着他沉默无语地和我们坐在一起,却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改变应该是从他的小腊肠狗开始的,这是他10岁生日的礼物,他叫它小遥遥。”
王玲惊喜地发现儿子开始爱笑爱出门了,“一天黄昏,我从超市排完长长的队回家,看见夕阳下钟遥和他的小遥遥向我们奔跑过来,他满脸汗水,笑着向我说了一句话:‘妈妈,我来接你了。’这句话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热泪盈眶,紧紧拥抱着他。”
动物与人之间的神秘联系虽然在医学上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它却是无法用科学完全解释的。
历史记载:所罗门王拥有一枚神奇的戒指,凭借着这枚戒指,他能够听得懂所有生物的语言。后人把这种与动物交流的能力称为“所罗门王的魔力”。也许,人类天生就拥有这种本领,只是被这个复杂而又忙碌的世界在无形中消解了。
大多数人的生活,离动物疗法还比较远,但是我们的心理健康专家提议:不妨在你的生活里开始试验一下“动物探访”的心理调试方式,为自己和家人制造一个与动物亲和游戏的空间。
调查显示:在500名少年中,其中97%的孩子称家养的动物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而自己是“它们惟一的保护者。”对成年单身者来说,家庭宠物对他们所起到的心情抚慰功能更是明显,38岁的庄耀很多年前看了《灵犬莱西》后就渴望有那样一位“犬友”,如今他真的得到了这样一个伙伴,也叫莱西,他们交谈,庄耀坚信它可以理解自己的心情。
波恩心理学教授因霍尔德·贝格勒也对家庭宠物,尤其是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狗是当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最重要的陪伴者。75%的接受调查者同意他的结论,并且认为宠物极大地消除了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和不愉快。
这是动物的魔力,也是人类渴望温暖与友情的魔力使然。对这种魔力的解释,也许人类目前还无法得出,但能够理解。相信,这是一种更有人情味的相处方式,它会教会用另一个眼神去观察世界,观察自己。
认知行为疗法 | 婚姻治疗 | 箱庭疗法 | 漂浮疗法 | 内观疗法 | 合理情绪疗法 |
冲击疗法 | 满灌疗法 | 娱乐疗法 | 依恋模式 | 首因效应 | 精神支持疗法 |
自由联想法 | 策略疗法 | 行为治疗 | 自我妨碍 | 性欲亢进 | 抑郁性神经症 |
幽闭恐惧症 | 团体迷思 | 老年疑病症 | 从众心理 | 恐艾症 | 偏执型人格障碍 |
2、http://www.fskx.gov.cn/BG/BG/News.shtml?p5=103314
3、http://www.ttpet.com/News/new/World/200712/News_26997.s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