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   
[0] 评论[0] 编辑

迎香穴

基本简介
迎香穴迎香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疾病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冲阳穴。

穴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名解:(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迎香穴迎香穴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1]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合谷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地仓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丘墟主治胆道蛔虫症。
按摩方法
春天是呼吸道疾患的好发季节,做好这类疾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采用按摩迎香穴的方法,对很多呼吸道疾患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十分简便,现与大家分享。

位置迎香穴具体位置,大约在鼻翼外缘中点5-8毫米处,左右各一。

方法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天天坚持。

从医学的角度讲,按摩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如果天天坚持,将对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具有肯定的作用。

按揉迎香穴治鼻疾
迎香穴迎香穴
鼻翼两旁有个穴位叫“迎香穴”。此穴能治鼻塞,开通鼻窍。

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眼睛正视,在鼻孔两旁五分的笑纹(微笑时鼻旁八字形的纹线)中取穴。

主要功用 祛风通窍,理气止痛。

主治 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 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有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迎香    下一篇 递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