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以微生物所第一任所长戴芳澜院士以及邓叔群院士、阎逊初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是我国真菌学、放线菌分类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典著作至今仍在微生物学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以方心芳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工业微生物学家为我国微生物发酵产业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多年来,我所科学家在植物病毒、医学与动物病毒以及免疫学研究方面在国际国内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颇有造诣。
根据中科院创新试点工程的要求和微生物所的长远发展目标,确定了以微生物资源、工业与应用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及免疫为主要研究领域,旨在建立从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研发体系,努力为提升我国微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
目前研究所拥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所共建)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微生物资源、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分子病毒和分子免疫等研究中心和一个为科研服务的技术与信息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具有40万号标本的菌物标本馆和一个国内最大的具有17000多株菌种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批准的布达佩斯条约国际保藏单位。同时还有一个藏书6万余册的专业性图书馆。
40多年来,研究所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70项,其中国家奖29项。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论文250余篇,包括国际顶级学术杂志《Cell》和《Science》等,出版专著100余部;申请专利100多项,授权62项。
在微生物研究所挂靠的单位有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微生物所和上述有关学会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微生物学报》 、 《微生物学通报》 、 《菌物学报》及《生物工程学报》 。
副主席:庄文颖
委员:
方荣祥 车永胜 东秀珠 田波 庄文颖 刘双江
刘文军 张树政 郑儒永 金城 夏桂先 高福
黄力 谭华荣 魏江春
V class=hdwiki_tmml>机构设置主要研究方向为:(1)细菌、放线菌、极端微生物和菌物物种资源的研究;(2)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3)菌物物种和基因资源储备的研究(4)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及网络系统的建立。
微生物资源中心承担多个与微生物资源研究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数项国家"863"项目、国家攻关、国家重点项目,数项中科院重大、重点项目。发表微生物新种300多个,新属30多个,编写《中国真菌志和地衣志》10卷、《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并分别于1980年、1987年和1997年出版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版菌种目录,还分别于1982年和1992年参加了第一和第二版中国菌种目录的出版工作,第四版菌种目录将于2002年下半年出版发行。还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科院发明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及其它各类奖多项。
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人与动物重要病毒、尤其是突发与新生病毒或动物源性病毒的分子进化、致病性、跨物种传播以及抗病毒药物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研究方向分为:
(1)乙型肝炎T-细胞分子免疫及囊膜病毒融合机制和融合抑制剂的研究。
(2)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机理及基质蛋白M1与人类宿主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3)猪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几种主要畜禽病毒病原的分子进化研究平台的建立;
(4)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包括猫ω干扰素及其它宠物干扰素的开发和改造以及新型纳米抗体等多种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5)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
分子病毒研究中心在研项目共20项,其中国家973项目6项、国家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合作5项,国际合作4项。
2005-2006年期间,于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共38篇,其中SCI论文35篇。申请专利14项,授权1项。
史: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1989年3月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委申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6月获得批准。1991年12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1993年12月,经专家组论证、中科院批准,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12月,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委验收;1998年3月中科院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1999年7月实验室进入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2001年6月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评估。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内容: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研究。目前实验室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开展工作:
(1)极端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2)微生物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3)生物化工;
(4)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及网络系统的建立。
研究队伍:本研究室现有在职人员20名,其中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7人,初级职称6人。在读研究生共28人,其中博士生22人,硕士生6人。客座人员3人
研究成果:本年度该室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7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有7篇;参加编写专著4部;获省部级奖2项;技术转让3项;申请专利4项、批准专利3项。
class=innerlink title=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href=https://wiki.bioguider.com/doc-view-6116.html>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