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敬熙
汪敬熙(1898-1968)小说家。
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浙江杭州人。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2O年赴美留学,1923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科学部主任。
1953年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与傅斯年等同为新潮社的主要成员,在《新潮》上发表短篇小说,并参加新文化运动。短篇小说《雪夜》表现了对苦难的妇孺的同情,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其代表作。
1919年,在美国攻读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汪敬熙在《新潮》第2卷第4期撰文介绍了1919年7月英国伦敦大学的六位心理学家关于弗洛伊德的本能和无意识理论的大辩论。接着在《新潮》第2卷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学之最近的趋势》的文章,肯定了精神分析治疗战时精神病的经验。
1920年赴美留学。
1923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河南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任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1948年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作。
(一)研究白鼠活动与性周期的关系,发现雌白鼠的活动有四日周期的变化,雄鼠则无。观察证明雌鼠活动周期的变化是由于性周期所致,而性周期的产生则是由于卵巢内分泌的卵巢素而引起的。
(二)研究皮肤电反射,证明皮肤电反射是由于汗腺的分泌,与意识现象毫无关系。皮肤电反射是由各种刺激诱发出的动作电位。它有五个兴奋性中枢,也有五个抑制性中枢,其最后通路为脊髓交感柱中神经元集团。
(三)研究两栖类胚胎行为,将两栖无尾类三种蛙游泳行为的发育分为三期六个阶段,即无动作期、向侧弯曲期、S形反应期、直线向前游泳期、控制游泳方向期、维持身体空间常态期。
《中国心理学的将来》(《独立评论》,40期,1933年);
《答潘菽先生“关于心理学的预言”》(《独立评论》,49期,1933年),
《行为之生理分析》(独立出版社,1944年)。
《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1930)、
《科学方法漫谈》(1938)、
《汗腺分泌的神经调节》(1964)等。
主要学术贡献有:
(1)他是研究皮肤电反射的先驱者之一。他研究证明皮肤电反射是汗腺分泌作用的表现,与意识现象无关,其强度与情绪强弱无一定关系,而与刺激的强弱有确定关系。
(2)第一个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用于脑功能研究。
(3)发现了瞳孔收缩和扩张的皮层代表区域。
(4)最早研究发现雌白鼠活动4日周期的变化是由于性欲周期所致,性欲周期的产生则由卵巢内分泌的卵巢素所引起。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开创了哺乳动物行为研究的新方法。
(5)通过对两栖类胚胎行为的研究,将两栖无尾类三种蛙的游泳行为的发育分为三期六个阶段。
(6)研究汗腺分泌的神经调节之中枢机制。
汪博士是研究皮肤电反射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汗腺的神经调节》一书中,总结了对这个课题的见解及实验结果。
他发现了瞳孔收缩和扩张的皮层代表区域。
应该承认他是第一个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用于脑功能研究的人。
早在1934年,汪博士便能够利用麦修斯示波器记录光影通过猫的视野运动时外膝体内产生的诱发电位。
雪夜吞食了一些声音
如果你喊我,在那么远的地方
喊我,我会在第一场春雨里
找到吐绿的骨骼。而今夜
我无从得知,你的思念
是不是蛰入了白雪的毛孔
或像传说中的那只银狐
留下一串脚印,让我痴迷
但我可以想像,你清纯的目光
撞在雪花上,叮当作响
2、http://www.xlxw.cn/jiazhang/html/?1135.html
3、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sort0525/shandong/2007/20070821351952.html
4、http://www.ilib.cn/A-jxxyxb200702004.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