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荷永
申荷永,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 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主要发起人之一,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SPSSI)资深国际会员,“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07)主要组织者,爱诺思(Eranos)基金会“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1997,2007)主讲人。2007年由华南师范大学引进至复旦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
1984-1989: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1989-1990: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助理研究员,高觉敷教授助手。
1990-199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
1993-1994: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5-1996: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1996-1997: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做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讲学
1997-1998:在美国加州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院(itp)做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研习,同时,在旧金山荣格研究院做心理分析研习,在加州整合研究院做东西方心理学的研究。
1999-2000: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做心理分析的研习,参加格式塔心理治疗的训练。
2000-2002:在美国旧金山荣格研究院作为“国际心理分析学者”进行心理分析研习,同时在加州整合研究院做客座教授 。
>1989年,在高觉敷教授指导下完成关于“勒温心理场论”研究的博士论文;1993—1994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做关于团体动力学的访问研究;
1994年8月,组织与安排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汤姆&8226;科茨与名誉秘书长默瑞&8226;斯丹,美国旧金山荣格研究院院长珍&8226;科茨等访华,并组织关于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学术研讨;
1995年8月,受邀赴瑞士苏黎士参加“分析心理学国际会议”,并访问爱诺思基金会;
1996—1997年,获富布莱特基金奖,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前往美国做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讲学;
1997年5月,受邀赴美国芝加哥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与murray stein和david rosen一起,主持关于“荣格与中国”的对话式研讨会;
1997年6月,受邀赴瑞士参加“爱诺思东西方文化圆桌研讨会”,并作“中国文化心理学”(psychology of heart in chinese tradition)的主题报告;
1998年12月,组织与主持“第一届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
1999—2000年,赴瑞士苏黎士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继续心理分析的训练与研习;
2000—2002年,获“国际心理分析学者”奖励与资助,赴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继续心理分析的训练与研习;
2002年9月,组织与支持“第二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
2003年8月,赴美国西雅图参加第17届国际沙盘游戏治疗会议,并做“《易经》与沙盘游戏治疗”的大会报告。
2003年9月,赴台湾在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台湾交通大学等地做“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系列讲座。
2003年12月,组织与主持“第二届沙盘游戏治疗研讨会”。 [2]
1984年至1989年随高觉敷教授治学,获博士学位后担任高觉敷教授学术助手;1993至1994年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进行团体动力学的研究;1996至1998年作为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在美国讲授“中国文化心理学”,并在美国帕罗?阿图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院(ITP)、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美国加州整合学院(CIIS)等做访问学者;1999至2000年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受训,2000至2002年在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研习,随后获得IAAP心理分析师资格,ISST和美国沙盘游戏治疗学会(STA)心理治疗师资格。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已带出11位博士,30余位硕士,指导了两位博士后和1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访问学者。
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有效的心理分析理论,包括方法与技术,是我们的期望与努力。这种心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在个体临床的水平,起到基本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心理的发展与创造,增进心理健康,发挥其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心理分析还可以在认识自我与领悟人生意义的水平上,获得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感受。这种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分析,还可以在社会文化和艺术,以及广泛的人文社科领域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申荷永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方向的博士导师,所带“心理分析”方向的研究生具有国际联合培养的性质,受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瑞士苏黎世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的支持。该方向的研究生在研读期间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个人心理分析”,并且要从事“心理分析”的专业实习。研究生在完成整个心理学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之外,需要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心理学,对潜意识、原型和象征等心理学理论有深入的学习,需要掌握基本的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心理投射”、“积极想象”、“催眠与自由联想”、“梦的分析与梦的工作”和“沙盘游戏治疗”等基本的心理分析技术。
作为对“心理分析”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也能够有机会完成国际分析心理学对于心理分析家的基本要求,并且可以准备由国际分析心理学直接负责的对于分析心理学家的考核。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硕士论文之后,能够有机会完成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对于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要求。
曾获国际富布莱特学者奖,瑞士爱诺思基金会“东西方文化圆桌研讨会”主讲,冯·维夫伦基金会“荣格国际学者奖”;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访问学者、国际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院访问学者、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访问学者、美国旧金山荣格研究院国际学者、美国加州整合研究院客座教授;曾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合作,组织与主持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 [1]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三联书店2004)、《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人民出版社2001)、《团体动力学》(湖南出版社1996)、《心理场论》(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和《沙盘游戏治疗》(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等10多部专著;心理环境与环境心理分析: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心理学思考”(《学术研究》2005,11)、“《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心理学报》2000,3)、“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心理学报》1998,2)、“论心理学术语的标准化”(《心理学报》1996,4)等50余篇;担任中国社科出版社“点金石心理分析译丛”,广东教育出版社“心理分析新视野”、“文心吉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广东高教出版社“心灵花园:沙盘游戏治疗”等丛书主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以及多项国际合作和省级科研项目。
从1994年开始,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合作,组织与主持了三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与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和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合作,组织了多次的专业研讨与培训。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届“中国荣格学术周”(2006)和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荣格学术周”(2008)的主要策划与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