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惊厥”俗称“抽筋”、“抽风”。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若不及时就医采取止痉措施,可危及生命。6岁以下幼儿发病比成人高10-15倍。惊厥是脑一时性功能紊乱,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神经髓鞘发育不健全,对兴奋和抑制不能如成人那样容易控制,并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
惊厥(infantileconvulsion)又称惊风,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发生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以抽搐,并伴有神志障碍为特征。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好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发病急暴,临床表现多为实证。慢惊风多由久病而来,也可由急惊风转变而来,临床多表现为虚证。
西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所致的抽搐属此范畴。
儿科常见病证。唐以前将本病归入痫证,至宋《太平圣惠方》始定名惊风。即惊厥。临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识不清为主要特征。引起惊风的原因较多,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以热性、急性病引起的急惊风尤为多见,如小儿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如持续高烧不退,均可出现惊风。这与有些慢性病在后期因虚损而出现的慢惊风,有虚实之分。古代有的医书如《寓意草》 、 《温病条辨?解儿难》 、《幼幼集成》等则称痉病。近代习惯上将痉厥出现于成人的称痉病,出现于幼儿的称惊风。治疗以镇惊化痰、安神定志为大法。
惊厥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内蕴痰热积滞、暴受惊恐。外感时邪,从热化火,热极生风;饮食不节,食滞痰郁,化火动风;暴受惊恐,气机逆乱,而发惊厥。其主要病机为热闭心窍、热盛动风、痰盛发搐。热、痰、风、惊四证是急惊风的主要病理表现。病变部位在于心脏、肝脏。
慢惊风由于禀赋不足、久病正虚而致,以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为其主要发病原因。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温热病后正气亏损,脾肾亏虚,化源不足;或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其病变部位在脾、肾、肝三脏。
一、急惊厥病因,以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为其要因素。
1、感受时邪:外感六淫,皆能致惊。其中以冬春之风邪,夏秋之暑邪为多。当冬春之交,寒暖不调,气候骤变,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风邪,侵及肌表,时邪从表入里,郁而化火,火甚生痰,热极生风。故病之初起,先有外感表证,继则引动肝风,或逆传心包,可见发热,头痛,项强,神昏,抽风等证。夏秋之季,暑气旺盛,小儿元气薄弱,真阴不足,易感暑邪,暑为阳邪,化火最速,传变急骤,易陷厥阴,引动肝风。又暑必夹湿,湿为阴邪,若被热蒸,化为痰浊,内陷心包,蒙敝清阳,则见高热,呕吐,痰鸣,神昏,惊厥等证。如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传变迅速,以致实热内闭,引动肝风,邪陷心包而神昏、抽风。
2、痰热积滞: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毒邪之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敝心包,引动肝风,故可见呕吐,
腹胀,腹痛,便闭,惊厥,或高热,呕吐,便溏,泄痢,惊厥等证。
3、暴受惊恐:《小儿药证直诀?急惊风证治》 :“因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如闻见异物,乍闻异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而致神志不宁,惊惕不安。或致痰涎上壅,蒙敝清窍,引动肝风而惊搐。总之,急惊风的产生,主要由于小儿感受时邪,易从热化,热极则生痰生风。食滞痰热,亦可化火,火盛发惊,惊盛生风,则惊风发作。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二经。
二、慢惊厥是相对急惊风而言,急是骤然发作,慢乃渐次转成。因此,慢惊风多现于一切大病或久病之后;或因急惊风治疗不愈,正气暗伤,邪气留恋,以致虚风内动,筋脉拘急,辗转而成;亦有因幼儿体弱,或脾肾素虚,病后形成慢惊者。
1、土虚木亢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因急惊风治疗不当,过用峻利之品,以及他病误汗误下,导致脾阳不振,土虚木盛,而生风。
2、脾肾阳虚由于禀赋不足,脾肾素亏,复因泄泻,阴寒内盛,而使阳气外泄,先则脾阳受伤,继则损及肾阳,从而形成体内阳气的衰竭和脾气的不振,引起脾肾阳虚。病至于此,皆虚极之候,虚极生风。此即“慢惊风”证。
3、阴虚风动急惊风或温热病后,迁延未愈,耗伤阴液,肾阴亏损,不能滋养肝木,肝血不足,筋失濡养,以致水不涵木,阴虚风动。总之,慢惊风的病因病理变化,多因脾胃受伤,肝木侮土,脾虚生风;或由伤寒,久疟久痢,疹后等病,热邪久羁,消烁真阴,以致肾阴不足,肝血亏损,阴虚风动;若阳气衰败,则可出现危重的慢脾风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肾、肝三者。附:小儿急慢惊风,反复发作,未得根除。常因风邪与痰浊内伏,进而阻塞心窍,横窜经络,可以续发痫证。如《活幼心书?卷中痫证》云:“阴痫者,因慢惊后,去痰不尽,痰入心包而得。……阳痫者,因感惊风三次发搐,不与去风下痰,……所谓惊风三发便为痫”。所谓三发,是指惊风多次发作不愈而言,迁延可成痫证。癫痫证临床特征: 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作猪羊叫,发过即苏,醒后一如常人。
临床将惊厥分为轻微型、局限阵挛型、多灶性阵挛型、强直型、全身肌阵挛型等五种类型。
(一) 轻微型
新生儿惊厥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吸吮、咀嚼样口-颊-舌运动、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样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
(二)局限阵挛型
以同侧单或双肢体局限性阵挛性抽动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多见于早产儿。
(三)多灶性阵挛型 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l~3次/秒为特征,可由一侧肢体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有意识丧失。常见于颅内疾病或某些代谢异常等。
(四)强直型 为全身或四肢强直性痉挛(伸直或僵硬)。提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需与去大脑强直和角弓反张鉴别。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伸直,丽上肢内旋、瞳孔散大、两眼球向下移动,常为脑衰竭的终末体征。角弓反张表现为背部持续后弓,见于胆红素脑病、破伤风及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
(五)肌阵挛 以单个或多个肢体同步,对称性急速屈曲痉挛为特征,上肢比下肢明显。表明有弥漫性脑损害。上述五种类型中,以轻微型多见(占惊厥发作的50%),次为多灶性痉挛型。近年来亦有根据脑电图多图像监护仪的研究,把新生儿惊厥分为:
①临床发作与脑电图信号-致;
②临床发作不伴脑电图信号;
③婴儿痉挛症。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无定型、多变型的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表现为某一部位或肢体、头面部的抽动,或眼球的固定、瞬目,甚至四肢强直性伸展。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绀,意识障碍,前囟饱满,黄疸等其他的症状和体征。新生儿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称为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
主症全身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可有神志不清。
来势急骤,为急惊风,初起常有壮热面赤,烦躁不宁,摇头弄舌,咬牙蚧齿,睡中惊醒,继则神昏,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颤动,呼吸急促,苔微黄,脉浮数或弦滑,为痰热生风。(痰火闭症)
起病缓慢为慢惊风,常见面黄肌瘦,形神疲惫,四肢不温,呼吸微弱,囟门低陷,昏睡露睛,时有抽搐。兼见大便稀薄,色青带绿,足跗及面部浮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脾阳虚;神倦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光少苔或无苔,脉沉细而数,为肝肾阴亏。
1.基本治疗
(1)急惊风
治法醒脑开窍,熄风镇惊。以督脉及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印堂合谷太冲
配穴热盛者,加大椎、十宣;痰多者,加丰隆;惊恐者,加神门;口噤者,加颊车。
操作毫针泻法。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方义水沟、印堂能醒脑开窍。合谷、太冲相配,谓开四关,擅长熄风镇惊。
汤药治疗使用贝母瓜楼散合清膈煎加减:辰砂1克(用手沾辰砂,再点于舌头上)九节菖蒲4.5克竹茹6克胆南星4.5克天竺黄3克陈皮4.5克木通3克川贝母3克白芥子3克甘草4.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初起牙关紧闭用通关散:细辛9克皂角9克冰片1克研成细粉用吸管吹入鼻孔中。有喷嚏者愈后良好,无嚏者多凶险)
(2)慢惊风
治法健脾益肾,镇惊熄风。以督脉、任脉及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配穴脾肾阳虚者,加神阙、关元、肾俞;肝肾阴虚者,加太溪、肝俞。
操作水沟、印堂、太冲用毫针泻法,气海、足三里用补法。配穴用补法;脾肾阳虚者,可施以温和灸或隔盐灸或隔附子饼灸。小儿不合作者也可不留针。
方义水沟、印堂可醒脑开窍。气海能益气培元。足三里补脾健胃。太冲平肝熄风。
汤药治疗初期使用异攻散加减:白术6克、陈皮4.5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党参7.5克,有呕吐加广藿香4.5克煨姜3克;若病情拖延数日,见大便青色加木香2克(后下)肉桂1克(焗服)水煎服,一日一贴。
注若见小儿手足冰冷,脉搏微弱。唇摄痿白。这是将要虚脱的急症,不可轻视。需要急用附子理中汤:红参5克(另炖)白术6克干姜4.5克附子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脾。急惊风毫针刺用强刺激,慢惊风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小儿惊风病是产生小儿智力发育下降和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又称惊风,俗名抽风。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约占百分之三至五发此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症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惊风的症状,临床上可归纳为八候。所谓八候,就是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的出现,表示惊风已在发作。但是,惊风发作之时,不一定八候全都出现,发作时的急慢强度,也不一定相同。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1、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2、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
3、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
4、有高热时,应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给以吸氧,以减轻脑缺氧。
5、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
6、必要时可用针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7、迅速送医院就医,并向医生反映抽痉开始时间、抽痉次数、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两眼有否凝视或斜视、大小便有无失禁以及解痉后有无嗜睡现象等。以便诊断和处理。
小儿高热惊,是单纯指体温突然升高时所致的惊厥,高热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往往是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3岁以后发作减少,小于6月大于6岁罕见。其实当小儿高热时,家长如给予恰当的护理,将大大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现在许多家长认为小儿发烧就要捂,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这使得原本发烧的小儿体温越来越高,从而引发惊厥的发生。
当患儿体温大于39℃时,尤其是发生过高热惊厥的患儿非常容易在下次高热时再次发作,应立即给予退热,脱去多余的衣服,松开衣扣,头置冷毛巾或将家中水枕置冰箱冷却后置小儿头下或腋下,置小儿于通风阴凉处,如家中有退热药,可按医嘱或说明服用,并多次饮水。一旦在家中或就诊路上发生惊厥,应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并指压人中,切务用力摇晃患儿,同时拨打120救护车转送医院救治。
特发性癫痫综合征 | 出血性脑梗死 | 难治性癫痫 | 症状性癫痫综合征 |
症状性癫痫综合征 | 无症状性脑梗 | 中青年脑梗死 | 分水岭区脑梗死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