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传染病   
[45] 评论[0] 编辑

脑炎

脑炎脑炎
疾病概述

森林脑炎病毒属于虫媒病毒乙群,为RNA病毒,可在多种细胞中增殖,耐低温,而对高温及消毒剂敏感,野生啮齿动物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幼畜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本病分布中、苏、捷克保加利亚波兰奥地利等国。中国主要见于东北西北原始森林地区。流行于5-6月份,8月后下降。多散发,林区采伐工人患病比较多。潜伏期7-21日,多数10-12天。

病例病因
脑炎脑炎
脑炎由病毒直接侵犯或由病毒或其他异种蛋白引发的超敏反应所致的大脑急性炎症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具有发热的脑膜炎症,其特征为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症,糖定量正常,蛋白定量轻度增高,涂片及培养检查未发现细菌,脑脊髓炎脑和脊髓都被累及的炎症性疾病。
脑炎可以是病毒性感染原发的临床表现,或者是继发的临床表现,引起原发的脑炎的病毒有流行性的(虫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或散发性的,通过蚊子传播的虫媒病毒性脑((圣路易型脑炎,东方与西方马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只在温暖季节感染人体。

继发的脑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是由免疫机制所造成.,举例来说,在麻疹水痘风疹牛痘接种天花以及许多其他不太明确的病毒感染后发生的脑炎都是继发的脑炎。这些围绕感染或感染后脑炎典型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后5-10天出现症状,在病理解剖时看到的病理特:是血管周围的脱髓鞘变化;很少能从脑内分离出病毒,在腮腺炎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原发的与感染后的可以兼有.。

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脑炎或其他脑病可以成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迟发的病症,大家最熟悉的是与麻疹病毒有关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脑炎可引起发热与全身不适,而无脑膜刺激体征,或者可引起脑膜刺激征象(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不适以及颈项与背脊强直)再加上大脑功能障碍(意识改变,性格变化,抽搐发作与肢体轻瘫)以及颅神经功能异常。

死亡率随病因不同而有变动,而且同一病毒感染的流行其严重程度每年也可有不同,在婴儿中较易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后遗症,但年幼儿童出现病情好转的时期要比发生同样感染的成人病例持续更长久.。

临床表现
脑炎脑炎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导师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专业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脊髓炎

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晋升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医术不同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时,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见。

在严重的病例脑电图检查,可四川发现广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变相同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坏死灶(颞叶及额叶坏死灶见于单纯疱疹脑炎)和主要基因位于脑白质的脱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因病原的不同,现任而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神经损害严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运动障碍智能缺损等),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则症状轻,预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过急性期,则预后较好,可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诊断依据

1.血象:白细胞1~2万,中性增高。

2.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计数一般在0.2×109以下,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

3.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16以上可确诊。

4.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

5.病毒分离:病初以血清与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低,死后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

疾病治疗
脑炎脑炎治疗
(一)一般治疗
护理、降温、止惊以及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照乙脑的治疗。

(二)对症治疗
1.隆温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时一次。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
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异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时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脑炎-治疗脑炎的方法

“瘫复康八法”以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辨证治疗为纲要,博采吸纳传统医学、现代科技、康复医学精华,把中医的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有机结合起来,经多年潜心钻研创立而成。该疗法融入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康复技术,并根据多年的治瘫康复经验,创编了《韩群英偏瘫康复操》 ,使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达到完美统一,多种疗法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治瘫体系。
1.口服药物、标本兼治--瘫速康系列方药、参蛇瘫复康胶囊豫卫药健字96第0116号
2.内病外治、疗效神奇--瘫复康脐疗袋豫药器监准字95第(227033)号
3.康复患肢、生活自理--现代康复疗法、韩群英偏瘫康复操
4.音乐电疗、功效可靠--瘫复康音乐电子治疗仪
5.心理治疗、科学引导--心理咨询疗法
6.喷擦患肢、止痛化瘀~瘫复康喷雾剂
7.经络传导、’透皮治疗--瘫复康贴
8.真空透磁、科学升华--瘫复康透磁拔罐

(三)免疫疗法
1.血清疗法: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内注射5-10ml。

2.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饮食疗法

脑炎的饮食疗法及中医方剂:

脑炎苋菜汤
荸荠、苋菜汤、鲜荸荠250克,苋菜50克,分别洗净,放锅内加水煎汤,代茶饮服,连服数天。
胡萝卜缨马齿苋汤、胡萝卜缨、马齿苋各30克,分别洗净切段,放锅内入水煎汤服,每日1-2次。
茅根石膏芦甘汤白茅根生石膏各30克,芦根15克,甘草6克,共放一沙锅内加水煎汤服,每日2次。
菊花、莲翘、甘草汤、野菊花、莲翘各15克,炙甘草6克,放锅内加水煎汤服,每日2次。
中医方剂
辨证
湿热内蕴,痰热互结,蒙蔽心窍。
治法
清热利湿,化痰开窍。
方名
宣清解郁汤。
组成
藿香12克,佩兰12克,法半夏12克,瓜蒌壳18克,黄连9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天竺黄10克,郁金1克,菖蒲9克,竹茹12克,六一散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疾病预防
脑炎乙脑治疗
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中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 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护理方法
一、高热的护理方法。
脑炎脑炎
1、体温上升阶段:寒颤时注意保暖。
2、发热持续阶段:应用退热药时注意补充水分。
3、退热阶段: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防止受凉。
4、注意口腔清洁和皮肤清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稀饭面条、青菜汤等。

二、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1、让患儿瘫痪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2、对于清醒患儿,要更多关心、体贴患儿,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3、经常与患儿与交流,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4、及早对患儿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及做伸缩。
5、恢复期患儿,鼓励并协助患儿进行肢体主动功能锻炼
6、活动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碰伤。

注意事项

1.西药多无特效制剂,临床以及时对症处理为主。
2.减轻脑水肿和治疗呼吸衰竭是治疗的关键。
3.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治疗方面,目前运用的有转移因子,(成人2ml,皮下注射,2次/日);免疫核糖核酸(3mg,皮下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滴),以及阿糖腺苷干扰素聚肌胞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有发热的护理;精神异常的护理;昏迷的护理和瘫痪的护理。
  l.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oC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昏迷的护理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4.瘫痪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太阳。
二、15岁以下儿童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于冬季到来之前接种流脑菌苗。
三、发现流脑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不要带领孩子到病人家串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剧院等人口密集地方。
四、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晒太阳。
五、用醋熏蒸房间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


一、降温。应配合医生进行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还要降低室温,保证室内安静及空气流畅。 
二、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以免气道堵塞引起脑缺氧。 
三、对于有抽搐和癫痫发作的患儿,应在上下牙齿之间放一只用纱布或餐巾纸包裹的筷子或压舌板,以防止舌咬伤。
四、要经常给孩子翻身,以防褥疮及其他继发感染。 
五、保证营养供给,如不能进食者就应采取鼻饲法。 
六、对有智能减退现象的孩子,父母要细心、耐心地进行启发式再教育,以帮助孩子恢复记忆功能,及时锻炼各种生活技能。 
七、对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儿,要勤活动肢体或采用针刺、按摩等有效的治疗措施。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一、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
二、继发性脑炎症状:系指在病毒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脑炎,又称感染-变态反应性脑炎、过敏性脑炎或急性脱髓鞘脑炎。如麻疹脑炎、水痘脑炎、风疹脑炎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脑炎等,可有麻疹、水痘、风疹及狂犬病等临床表现。
三、共有症状:由于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轻重不同,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弥漫性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以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不仁、无力等表现为主,尚有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患儿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等精神症状、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颅内高压征等。

脑炎知识
脑炎的护理措施

一、常见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2. 急性意识障碍(acuteconfusion)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争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征 与颅内感染有关。
二、护理措施:
   l.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oC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 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昏迷的护理 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 每2 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4.瘫痪的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乙型脑炎的辩证治疗


乙型脑炎(包括其他病毒性脑炎)发病由于温邪猖厥,病发便逆传心包,故此病初起多神昏、抽搐。专家认为此病致病根源虽属于暑,但其中症状有热重、湿重、风重、痰重之分。主要根据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1)邪在卫分症状为微恶寒或不恶寒,发热(体温39℃上下),无汗或有汗而不透彻,头痛、呕吐、口渴、舌苔薄白、脉浮数或滑数,治宜辛凉透邪佐以清解法,如银翘散或凉膈散加减。
(2)邪在气分症状为高热(40℃以上),不恶寒、烦渴、自汗、头痛、呕吐,甚则神昏,肢厥抽搐,舌苔黄,脉浮洪而数。《通俗伤寒论》按语云:“凡昏蒙痉厥多属胃蒸脑……”。治宜清肝,胃之热,可用白虎汤,佐以平肝,镇痉,清络的药物,如羚羊角、蜈蚣、全蝎、金银花、丝瓜络、郁金、竹叶、钩藤、生石决等,或更加入紫雪丹之类。
(3)邪入营分症状为高热(40℃以上),昏睡、诣语、呕吐、手足抽搐、舌绛而干,或现黑苔,脉细数或弦数等。治宜以清热解毒,镇痉,佐以芳香通透法。以清营汤加入菖蒲、竹茹、金银花、黄连、全蝎、钩藤、蜈蚣、天竺黄、丝瓜络、甘菊等。或配合应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4)邪入血分症状有高热、昏睡、谵语,甚者发狂或抽搐,或发斑疹,或圆血,或四肢强直,不语如尸,舌质红绛,或干,脉细数或弦大。治宜凉血解毒,祛痰通窍法,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清营汤等加入郁金、葛蒲、天竺黄、川贝母、木通、金银花、羚羊角等,或配合应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凡症见高热,头痛、嗜睡而呼之有知觉者,温邪尚在卫、气分,统属轻症,大约居于西医所分的轻型、普通型;若高热不退,深度昏迷,全无知觉,兼有抽搐,原逆频发不休者,邪已入营入血,统属西医所分的重型或暴发型,均属危重型。但轻重二症绝难截然分开,一般都是由气分未解而侵入营分,也有温邪直接侵入营分而徐徐转出气分的。在治疗中常见许多病者在昏迷状态中有数声咳,乃是邪出气分之证,多数好转。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流脑的诊断

一 流行病学史  
冬春季节和流行地区内,儿童患病者最为多见。有些患者在发病前7天有明显密切接触史。 
二 临床表现  
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加重。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并有散在的小出血点、唇周及指端青紫、唇周单纯疱疹。 
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或惊厥。  
皮肤、粘膜瘀点典型或融合成瘀斑,血压明显下降、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对光反应迟钝、眼球常凝视。  
呼吸快慢及深浅不均或呼吸暂停。  
幼儿发病多不典型,常见高热、呕吐、嗜睡外,还多见极度不安与惊厥、拒乳、尖叫、腹泻、咳嗽,双目凝视、颈项强直和布氏征阳性,其他脑膜刺激征可能缺项。前囟闭乾多见隆起,呕吐频繁而失水者也可出现囟门下陷。  
三 实验室诊断  
血象: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最高可达4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  
疑为流脑者应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S)压力常增高达1.96kPa以上;典型病例CS的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增多,可达每升数亿,以多形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可达1-5g/L;糖量常低于2.22mmol/L,氯化物也稍降低。CS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从病人CS或急性期血液分离到流脑。  
从病人急性期血清或尿或CS中检测到流脑群特异性多糖抗原。  
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以PCR检测到病人急性期血清或CS中流脑的DNA特异片段。

相关词条

病毒性脑膜脑炎 肾病综合征 抗生素 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慢性白血病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尿流动力学 降血脂药 新陈代谢

6    http://nb.037e.com/html/59/index.html

7    http://www.123611.cn/naoyan/naoyan.asp

8    http://www.123696.com/naoyan/naoyan.asp

9    http://www.naobingzhenzhi.com/naoyan/naoyan22.asp

10   http://www.5vv9.cn/naoyan/naoyan29.asp

11   http://www.nao2.com/naoyan/naoyan.asp

附件列表


45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肺吸虫病    下一篇 膝关节结核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