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障碍
19世纪末期人们开始应用智力测验来测定智能的高低。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是两种测验方法,即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测验结果算出一个指数称为智商(IQ,智力商数)。正常人群的智商呈常态曲线分布,多数人的智商为.100±15,智商低于70(平均值100减两个标准差2×15)便称为智能障碍,高于130者属于超常或天才。智能障碍又可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四级:轻度者智商为50~69,中度者智商为35~49,重度者智商为20~34,极重度者智商在20以下(据《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
正常智能的基础是脑和合适的学习机会和时机,因此引起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脑的各种疾病及妨碍学习的各种条件。学习时机很重要,例如,如果在学龄前期(六岁以前)没有学习语言的条件,长大后就很难学会说话(指母语,不包括第二种语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认为儿童的智能发育依次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操作前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这一研究结果受到广泛的引用和承认。
智能的全面减退称为痴呆,如果是遗传性疾病或胎儿期疾病引起的,称为先天痴呆;如果是大脑发育成熟之(通常指18岁以后)再患严重疾病引起的,则称为后天痴呆。曾将先天性痴按大脑功能发育程度和智能缺陷程度分为鲁钝、痴痴愚、白三等(见精神发育迟缓)。后天性痴呆又称急性痴呆(见于急性感、中毒、外伤、缺氧等所致的脑病,可能显著好转)和慢性痴呆(见于慢性发展的脑损害或变性病,不易恢复)。
以上两类合称真性痴呆。有一种假性痴呆,表现为意识障碍伴发智慧活动暂时失常,起病急,持续短,消失快,不是真正的智能障碍,但智能的缺陷程度比真性痴呆还严重,多因精神创伤引起,可有以下类型:
①癔病性假性痴呆,遗忘既往经历,不知道自已的姓名,不认识亲人,最简单的智能活动全部丧失,持续时间短,可完全恢复,见于癔病。
②甘瑟尔氏综合征,答问似是而非,行为荒廖,如把钥匙倒过来开门等,给人开玩笑的感觉,见于监狱精神病和癔病。
③童样痴呆,精神活动回到童年,行为言语带有稚气,见于癔病。
智能就是一个人运用以往积累的知识经验解决目前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它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等。它必须在解决某种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并因问题的难度、性质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能力。但智能的成长和发挥与社会环境和教育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教育有利于智能的成长,但不是决定智能水平高低的唯一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职位等因素与智能都有一定的联系。总之,进行智慧活动的一般能力即为智能。
智能障碍就是进行智慧活动的能力发展受到阻碍或产生缺陷,致使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发生困难而表现智能低下, 或因大脑结构的弥散性损害而使患者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上出现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精神病人常见的智能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主要是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儿时期,大脑的发育过程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而受到阻碍,以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到阻滞,使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2)痴呆:大脑结构的弥散性损害可使患者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上出现持久的全面智能减退,称痴呆。它是指病人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智能也发育正常,但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使已获得的知识重新
见于脑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及麻痹性痴呆等。临床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前者是大脑的病变主要呈现为广泛性器质性损害,既涉及到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往往影响病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自知力、定向力障碍;后者是由于病变侵犯主要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而产生记忆障碍,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部分智能障碍。临床上根据痴呆发生的急缓而分为:①急性痴呆:是继急性感染中毒、颅脑损伤、缺氧等因素引起的脑病之后出现的智能缺损。起病大都很急,迅速产生严重的意识障碍或伴有去大脑皮质综合征。急性期后,意识虽渐清晰,但却出现明显的智能障碍,因此,也称后遗性痴呆。随着病理过程的消失,经过一段时间,这类智能缺损可能获得显著好转。②慢性痴呆:是由于慢性发展的脑损害或变性病引起的智能缺损。病起缓慢,智能减退呈进行性发展。最初阶段可能只有个别智能活动减退,如近记忆不佳,联想迟缓,计算错误等。其后可导致个性改变、道德观念低下和以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丧失。这类智能障碍有时虽可停顿不再向前发展,但一般很难恢复。
(3)假性痴呆:由于强烈的精神创伤而引起的一些类似痴呆的表现。这类“痴呆”大都是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持续时间短。但表现智能缺损的程度却往往比真性痴呆还严重,且智能障碍也先后不一致。如患者对简单问题不能正确回答,但对复杂问题反而可正确回答。
这种“痴呆”有以下3种表现形式:
①癔病性假性痴呆:患者对自己的既往经历大部遗忘,不认识自己的亲人,不能回答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叫不出极普通的事物名称,计算不出最简单的数字,问他什么也不知道。患者一般表现安静、淡漠、迟钝。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常见于癔病。
②心因性假性痴呆:病人对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回答很荒谬,如2 1=9,其回答未超出问题性质的范围,还是作为加法计算,拿出火柴让他说出用途却说不出来,但知道拿出一根火柴去擦火,并且也用火柴把去擦。又如病人可以把自己说成是30岁,而他的父亲只有18岁,但在生活中却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③童样痴呆: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那样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说话的声调自称才3岁,逢人就喊“叔叔”、“阿姨”。常见于癔病。
智能障碍儿童居家生活能力训练
一、细心比较选购合用的衣物
市面上有很多设计新颖方便的衣服和鞋袜,家长选购时如果能货比三家,或多方询问,可以使孩子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同样是球鞋,脚踝的设计如果硬一点,高一点,再加上一条食指可以勾住的拉绳,孩子穿起来就会容易得多。用魔鬼毡贴合的球鞋,也比绑鞋带来得方便,也有很多球鞋上的鞋带只供装饰用,而在旁边或脚背上开一条拉炼,方便孩子穿脱。一些大孩子只能买到大尺码、绑鞋带的球鞋的话,可以询问售货员,更换成一种附有拉扣的鞋带(类似目前运动服饰正流行的拉绳设计),不但具有拉紧鞋带的弁遄A售货员还可以帮你把太长的绳子卷起来缩短呢!
买袜子时,织法松一点的袜子会比弹性袜容易穿脱,有种“阴阳袜”(脚底部分是深色的)不但可以防脏,也方便孩子辨认穿袜子的方向。
二、将原来的衣物稍作修改
如果孩子的能力还不能扣钮扣,家长可以将钮扣部分拆掉,缝上按扣或魔鬼毡。前面提到球鞋后跟的拉绳,如果还是很难让孩子伸进手指勾住,可以在拉绳里再穿一个钥匙圈,这样就很容易就可以勾住、拉上鞋跟了。
有些孩子穿球鞋时,不会先把鞋带松再穿,所以鞋耳朵就会卷进去,走起路来很不舒服。这时候,家长可以将靠脚外侧的部分的鞋耳朵和鞋挽y微缝几针,穿鞋前不用先拉好鞋耳朵,也不会卷进去了。
三、以视觉的提示节省指导的力气
尽量在衣服上做一些明显的记号。如果孩子还不太会抓好衣服再套,可在衣服背面的衣襟用奇异笔画两条线,提示手抓的位置,抓对了再直接套进头,方向就大致不会错了。如果孩子穿衣技巧较好,可在衣服的前方衣襟,缝上扣子作为记号,来提醒他那是衣服的前面。在衣服上缝扣子,既可让孩子容易分辨,也不显得突兀,是个不错的方法。然后,穿内裤和外裤的提示方法也大致如此。幼童的内裤和外裤都不会有扣子,只有松紧带,但还是可帮他缝上一颗扣子
在大约肚脐的位置,让他知道裤头的扣子应该要和肚脐一样在“前面”。长大一点,他穿的裤子在那个位置也会有扣子或钩钩,所以这是可以从小到大一直沿用的视觉提示。经验表明,用标签来判断前后是不太准的,市面上童装的标签有前有后,而且孩子在穿衣服时,他的眼前也看不到标签,所以比较不容易分辨。
四、运用工作分析的技巧
正式教孩子穿着时,应先分析一下各种衣物的练习难度,然后从最简单的开始练习。大致而言,“脱”比“穿”容易;套头的会比开襟的上衣容易;比他们实际尺码大一点的衣服或鞋袜,也会比较容易练习。
将练习步骤做好精密的工作分析之后,也要考虑一下这些步骤的串联方式。
1、正向连锁
由第一个步骤开始教,教会了再练习下一步骤,然后把步骤一和二串联起来练习,以此类推。
2、反向连锁
家长示范或协助前面的步骤,只留下最后一个步骤让孩子完成。例如:协助孩子穿好长裤,只留“拉上拉炼”的动作让他完成;下一次练习,则让孩子练习完成“扣上按扣”“拉上拉炼”的倒数两个步骤,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获得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别小看这些基本的训练,家长花一些心力设计引导,孩子会更容易独立呵!
在居家生活的盥洗技能部分,包括了洗手、洗脸、刷牙、漱口…等项目,和个人的基本卫生保健及仪容形象有关。首先,还是再次提醒大家,先用工作分析的技巧,把这些盥洗的工作步骤拆解开来,再选择要以正向或反向的串联方式来带着孩子练习。特殊的孩子们总是忘性比记性来得强,好不容易教会了钗h生活自理的技巧,还必须每日不间断的复习,和大人从旁的协助提醒,才能日渐熟练,进而达到独立完成工作的目标。
在去年闹得人心惶惶的SARS流行期间,孩子们每天进教室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先用肥皂洗净双手。每天带着孩子练习洗手,总发现练习的次数虽然算是很频繁了,孩子的洗手技巧也熟练了,但最困难的部分,就是他们很难顺利的贯串工作的步骤。仔细想想,这些工作步骤和例行的公事还真是有点儿繁琐呢!想在这些单调乏味的工作常例里加上一点调味料,着实让人搜索。于是,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模仿游戏,也用自编的儿谣来串联工作步骤,让一成不变的练习多了一些趣味。
运用浴室里的垫脚椅和镜子,让孩子和你站在同方向,一起面对镜子来练习。一边刷牙,可以一边挤眉弄眼,让 孩子看着镜子一起模仿说:“一”、“ㄛ”等声音和口型。一边漱口,也可以让孩子模仿几个有趣的动作:仰起头,玩“噜咕噜”的漱口游戏:或模仿口含着水,鼓动双颊变成大胖子;或紧含着水,把水轮流推向两侧,使面颊鼓起来,就像变魔术一般新鲜好玩。刚开始如果怕孩子把水吞下去,可以先用开水来练习刷牙漱口,就万无一失了。
在加强贯串动作顺序的阶段,科研人员曾经编了一个简单的儿谣,让孩子在课堂上一起说说唱唱,表演动作,再运用到生活技能的练习时间。例如,一边练习洗手,一边可以配合动作慢慢的念:洗洗手,洗洗手。左搓搓,左搓搓;右搓搓,右搓搓。手心手背搓一搓。孩子把儿谣背下来,动作的顺序也就记住了。
同样的节奏和儿谣的形式,可以换成洗脸:"洗洗脸,洗洗脸。左擦擦,左擦擦;右擦擦,右擦擦。绕个圈圈擦一擦。也可以换成刷牙:刷刷牙,刷刷牙。左刷刷,左刷刷;右刷刷,右刷刷。上上下下刷一刷。孩子不需要
额外再记太多细节,就可以温故而知新,顺利把动作的顺序连贯起来。
另外,想要提示孩子盥洗的步骤,也可以运用图像式的工作结构表来训练。将每个盥洗步骤用图片呈现,护贝后用一条魔鬼毡贴在浴室,可以依序提醒孩子洗手、刷牙、洗脸时的动作,不但不会遗漏了项目,也不需大人在一旁口头提醒。如果合用的图片不易取得,也可以考虑拍照片。
拍摄照片时,有一些细节要特别注意。照片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不要参杂太多枝枝节节的额外讯息,以免让一些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产生困惑。例如:拍摄“刷牙”,就是一张很单纯的孩子刷牙画面,旁边不要出现其它盥洗用具或设备。拍摄“挤牙膏”,就只拍出拿着牙膏挤在牙刷上的重点画面就可以了,人物不需要take出来。用来呈现工作步骤的图片提示,最好可以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排列,让孩子可以了解动作的顺序关系。在刚开始训练的阶段,必要的话,每完成一个动作可让孩子撕下该图片,如此孩子会更了解完成工作的概念。
如果孩子经由这些不同的协助方式之后,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了,别忽略了把大人的协助、儿谣和图片提示慢慢消褪撤除,让他可以独立完成盥洗的工作。科研人员如此大费周章的设计了协助、引导和消褪提示的方法,只为了强调"独立"技能的养成。毕竟,家长和老师都不会也不能一直陪伴孩子生活,"伸手"和"放手"之间如何取舍,或阴N是科研人员一辈子都必须学习的课题喔!
孩子抗拒洗发、剪发怎么办?
帮特殊的孩子洗头发或剪头发,可能是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烦事。因为一到了该洗头发或剪头发的时刻,就经常上演着亲子冲突的戏码,孩子尖叫与哭闹声不断,脸上头发与盔齐飞,而家长们更是气急败坏,场面一发难以收拾。
深入分析特殊孩子对剪头发或洗头发的抗拒之情,可能来自于几个原因:
一、以往不愉快的经验
对很多孩子来说,人生中早期的不愉快经验,常会影响日后的生活适应。生手父母们总是较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往往头发还没开始洗(剪),自己就先慌了手脚,若再加上孩子的挣扎哭闹,不是让他耳朵进了水,就是头发扎了他一身,如此的经验当然很不愉快啰!
所以奉劝家长们,动手之前事先缜密的沙盘推演和练习,是一定不可忽略的必胜秘诀。帮特殊幼儿洗头时,必须注意冲水时的水量和抱孩子的姿势,稍微压住他的耳朵再冲水,就比较不会让水进了耳朵。大一点的小孩子在洗头时,可让他抓着一条毛巾,以便他随时擦拭双眼,也可以考虑让他戴着游泳时的蛙镜冲头发,他就比较不会慌乱害怕了。
二、触觉防御或过度敏感
很多智能障碍的孩子会兼具触觉敏感的问题,不喜欢被人摸头或颈项,不喜欢头上有湿黏的感觉,害怕散落的头
发扎在身上,回避耳朵被不经意的碰触…等等。在剪发之前,可以先密集的预告,再稍微轻柔的按摩他的头发、颈项和耳朵,以稍微缓解孩子的紧张和抗拒。
科研人员帮学生剪头发时,会先从他较不在意的部位开始剪,再不着痕迹的移到他的敏感部位(通常是发根和耳后),到了真的需要他勉强忍耐不动的阶段,就一边剪一边缓慢而坚定的从1数到10,让他知道忍耐的时限,重要的是一数到了10就得马上松手,让他喘口气,孩子才会信赖你,而愿意勉强配合。
三、生性好动、无所事事
有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要他乖乖坐着不动实在有点困难。这时候,家长就得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平常不轻易应允的增强物,都可以一一轮番上阵了。有些特殊儿童听妈妈唱歌或念童谣,可以安静的倾听很久;有些发廊有专为孩子设计,附有汽车方向盘的座椅,让孩子一边玩一边剪头发;有些发廊在座位前面设有电视机让孩子看卡通,转移他的注意力。科研人员也试过让儿子一边剪头发一边吸麦当劳的可乐,等他低下头专心的吸完一大杯,头发也就差不多剪好啦!
四、畏惧特定的声音或动作
吹风机、剪发器嗡嗡作响的声音,可能会让一些孩子听了产生莫名的紧张,或觉得耳朵极不舒服。挥舞剪刀或推 剪的动作,可能会让一些孩子觉得受到了威胁。家长可以在平时气氛缓和时,就让孩子听习惯该声音,或有稍微碰触的经验,到了真正剪头发时,孩子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紧张。
另外,训练孩子独立沐浴或洗头发时,最好先把孩子的头发剪短或打薄,使其易于自己清洗,市面上有不流盒t方的洗发精或婴儿专用的沐浴乳,也是不错的选择,就算一时没冲干净也比较没关系。记得调整好热水器的温度阀,保持在孩子绝对不会烫伤的温度,并指导孩子分辨水龙头的颜色标示,才能放手让他自己练习。在家里可请特殊孩子的手足做正确的动作示范,或将洗澡洗头的顺序制成图表,护背好贴在浴室中,用来提示孩子抓洗的部位。
特殊孩子在适应生活环境时,往往会比一般孩子更为敏感或固着,家长若能以一颗柔软敏锐的心,察觉出孩子行为背后所欲透漏的讯息,再设法对症下药,凡事谋定而后动,这么一来,处理孩子的三千烦恼丝,就不再是家长挥之不去的梦靥了。
脑瘫 | 脊髓病 | 血液病 | 高血压 |
痴呆症 | 神经病 | 精神异常 | 血管病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