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物简介 利昂·费斯汀格 Festinger(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父亲为刺绣工厂厂主。1939 年获纽约市立大学心理学士学位。后前往衣阿华大学,在 K.勒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40 年获衣阿华大学硕士学位。1942 年获衣阿华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应聘为衣阿华大学副研究员,1943-1945 年在罗彻斯特大学任教,1945 年任罗彻斯特大学飞机驾驶员甄选训练中心统计专员。1945 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参与勒温在该校设立的团体动力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 人物生平 1918年 10月25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1939年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40年 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3年 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50年 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 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应用心理学系任教. 1968年 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教育部任研究和评价的主管,后来又在该校的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工作过。 [阅读全文:]
摘要: 个人简介 埃德温·格思里 【Edwin Ray Guthrie 1886.01.09-1959.04.23】,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之一。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因心脏病逝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他的父亲是钢琴店店主,母亲是小学教师,他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长子,自幼好读书,八年级能阅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1903 年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主修数学和哲学和心理学,1907 年获数学学士学位,1910 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曾是斐陶斐荣誉学会(Phi B[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资料 汉斯 J. 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在人格问题研究中,汉斯 J. 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 汉斯 J. 艾森克 简介 汉斯 J. 艾森克德裔英国人,人格心理学家,把因素分析应用到人格分析上,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Eys[阅读全文:]
摘要: 个人简介 他的父亲是一位聪明,而且积极学习新事务的农夫,家庭成员中,还有哥哥和妹妹。他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的成就,就能够追过三年级的程度,而更在 12 岁的时候就通过了高中 乔伊·保罗·吉尔福特 的入学考试。不过因为家庭的因素没有直接进入高中,而是跟同龄的同学同年进入高中。1914 年他从奥罗拉高中毕业,之后当了两年小学教师,又进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一年,他曾一度想成为化学家,后应征入伍。1919 年他回到内布拉斯加大学,在那里,海德(Winifred F. Hyde)让他担任助理以筹措[阅读全文:]
摘要: 人物简介 阿莫斯·特沃斯基 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37年3月16号- 1996年6月2日),美国行为科学家,因对决策过程的研究而著名。他的工作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经济、法律等需要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的领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而他的合作者Kahneman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合作伙伴 拥有双重国籍的心理学家克赫曼(Daniel Kahneman) 和他的伙伴Amos Tver[阅读全文:]
摘要: 主要著作 1963年亚当斯发表了《工人关于工资公司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 (与罗森鲍姆合写)、 《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与雅各布森合写)、 《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从而提出了公平理论的观点。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就是从微观上分析了公平分配问题。公平理论集中研究了个人与组织之间贡献与奖励的交换,也就是产生了收入与报酬的关系,其研究揭示了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职工产生积极性的关系。[1] 主要思想 亚当斯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本人的结果与[阅读全文:]
摘要: 个人简介 利兰·布雷德福(Leland P. Bradford,1905年7月12日——1981年5月1日)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感受性训练模式创始人,其主要贡献是提出群体行为:“感受性训练”- 实验室训练 敏感性训练理论 敏感性训练也称T-团体训练(训练小组训练)或实验室训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布雷德福(Leland Bradford)等人首创的一种训练方法。目的是通过受训者在共同学习环境中的相互影响,提高受训者对自己的感情和情绪、自己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同别人的相互影响关系的[阅读全文:]
摘要: 个人简介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 (Gordon Willard Allport 1897.11.11-1967.10.09)是美国心理学家。192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30年后任该校心理学教授。1939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扬了特里普利特和莫德用实验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方法,推进了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和社[阅读全文:]
摘要: 个人经历 他在加利福尼亚农庄长大,求学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分别于 1942 年和 1943 年获该校心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专司社会心理学专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务于美国陆军,从事航空心理学计划方面的研究工作。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在K.勒温领导的麻省理工学院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继续他的学业,1948 年获得群体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留任该中心。1950 年,他接受耶鲁大学助理教 个人作品授一职,并参与了 C.霍夫兰主持的“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课题”,1953 年,他与霍夫兰、I[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