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神经疾病   
[0] 评论[0] 编辑

步态异常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
步态异常可因运动或感觉障碍引起,其特点与病变部位有关。可见于许多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有些典型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具有提示意义,通过望诊即可做出诊断。对一些不典型步态,则必须作细致检查,通过分析综合,对诊断亦有一定的帮助。步态异常临床分型应结合病因。
疾病概述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
中文名:步态异常

英文名:abnormalgait

别 名:异常步态

异常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疾病病因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
1 醉酒步态见于小脑肿瘤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变性桥脑小脑角肿瘤橄榄桥脑小脑变性酒精中毒性小脑退行性变癌性脊髓小脑退行性变J脑萎缩J脑炎脑干肿瘤小脑后下动脉血栓额叶病变内耳眩晕症前庭神经元炎等。

2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瘩遗传性共济失调后索病变糖尿病及癌性神经病等。

3 痉挛性偏瘫步态见于脑血管病脑炎脑外伤等后遗症。

4 痉挛性截瘫步态见于痉挛性截瘫脑性瘫痪横贯性脊髓损害脑性瘫痪遗传性痉挛性瘫痪侧索硬化症皮质脊髓束变性等。

5 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及可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疾病。

6 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等。

7 摇摆步态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够关节脱位等。

8 舞蹈步态见于小舞蹈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等新纹状体的病变 。

9 星迹步态见于前庭迷路病变。

10 臀中肌麻痹步态一侧臀中肌病变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营养不良症等。

11 间歇破行见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脊髓血管病变亚急性坏死性脊炎脊髓压迫症以及大血管病变而影响脊髓供血时等。

12 癌病性步态见于精神因素及瘟病气质的人。

13 先天性肌强直病由于用力时骨骼肌强直痉挛故当走路或跑步时如欲当时停步肌肉张力不能立即放松而致跌倒。

诊断检查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
病史

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线索,应注意步态异常的时间诱因,患者的年龄,步态异常的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有无并发其他症状如肢体疼痛,感染炎症肿瘤营养缺乏肌肉注射史,砍伤史,家族史,脑血管病史梅毒感染史等。

体格检查

检查时可请患者普通行走,必要时也可闭眼检查进一步,检查时可令患者突然转弯停步等,注意观察起步和停止的情况伸足和落下的姿势步伐的大小,节律及方向有无偏斜

辅助检查

步态异常根据性质与部位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辅助检查。

1醉汉步态以小脑病变多见临床上多选择脑CT或MRI,如果考虑为脑干受累应选择脑MRI也可以辅以脑电图。

2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以脊髓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应选择脊髓MRI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等。

3痉挛性偏瘫步态以脑血管病后遗症多见,可选择脑CT或MRI检查。

4痉挛性截瘫步态根据情况可选择脊髓或脑CT或MRI检查。

5慌张步态可选择脑CT或MRI脑电图检查。

6跨阈步态可做肌电图检查。

7摇摆步态可做肌电图髓关节X线片 。

8舞蹈步态可做脑CT或MRI血沉血常规抗链“O”自身抗体检查。

9星迹步态可做前庭功能检查。

10脊髓性间歇破行应作脊髓CT或MRI脊髓血管造影下肢动脉血流图。

鉴别诊断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

1 醉汉步态因重心不易控制,步行时两腿间距增宽抬腿后身体向两侧摇摆不稳,上肢常向水平方向或前或后摇晃有时不能站稳,转换体位时不稳更明显不能走直线此种步态又叫做“蹒跚步态”。

2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此指深感觉障碍引起者特点是行走时步幅较大两腿间距较宽,提足较高,足道强打地面双眼注视两足睁眼时可部分缓解,闭眼时不稳甚至不能行走,常伴有感觉障碍Romberg征阳性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痨等。

3 痉挛性偏瘫步态偏瘫时患侧下肢因伸肌肌张力高而显得较长,且屈曲困难患者行走时偏瘫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动作消失,呈内收旋前屈曲姿势,下肢伸直并外旋举步时将骨盆抬高,为避免足尖拖地而向外旋转后移向前方故又称划圈样步态,是由一侧锥体束损害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4 痉挛性截瘫步态,因下肢内收肌群张力增高致使步行时两腿向内侧交叉形,如剪刀故又称剪刀步态,见于横贯性脊髓损害脑性瘫痪等。

5 慌张步态由于全身肌张力增高起步时缓慢走路时步伐细小双足擦地而行两上肢前后摆动的联带动作丧失躯干前倾重心前移故以小步急速前冲而行如追逐重心且不能立即停步状似慌张又称追重心步态或前冲步态见于震颤麻痹及可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疾病 。

6 跨阈步态,由于病足下垂为了使患足尖离开地面患肢抬的很高,如跨越门槛的姿势见于总神经麻痹等。

7 摇摆步态由于骨盆带肌及腰肌无力下肢及骨盆肌的萎缩站立时使脊柱前凸,以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行走时因肌无力骨盆不能固定,故臀部左右摇摆如鸭行,又叫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8 舞蹈步态步行时肢体有大幅度的不规则的不自主运动,下肢突然外甩上肢扭曲行路不稳呈跳跃式或舞蹈样,见于新纹状体的病变。

9 星迹步态,当患者闭眼前进时向患侧偏斜后退时,向反方向偏斜如此前进和后退反复进行其足迹呈星形,见于前庭迷路病变.。

10 臀中肌麻痹步态,一侧臀中肌病变行走时躯干向患侧弯曲,并左右摇摆见于臀中肌病变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营养不良症等.。

11 脊髓性间歇破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约1-5分钟),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休息后好转,见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等。

12 癔病性步态,可表现为各种奇特步态,如蹲行步态拖拉步态常伴有其他功能性疾患.。

13 先天性肌强直病用力时骨骼肌强直痉挛,故当走路或跑步时如欲当时停步肌肉张力不能立即放松而致跌倒。

并发症状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校正器
1岁到1岁半的幼儿经常摔跤或出现行走步态异常,说明可能隐藏着某种疾病。

佝偻病

双腿支撑无力,走路晚,可致“O”形腿,“X”形腿。

脑性瘫痪

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呈“剪刀步”,伴有智力低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步行时左右摇摆似鸭步,多伴有腰部前凸,不能跑,跳。用双手撑着双腿前方才能站立。

臀部肌肉挛缩

行走左右摇晃,登高困难,不会盘腿坐,不会跷“二郎腿”,臀部肌肉凹陷,这是由于幼年时肌肉注射过多所致。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步态跛行,身体向一侧晃动,双下肢不等长,股纹,臀纹不对称,有可能是单侧髋关节脱位。

临床资料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
孩子6个月时发现他两脚跟好像不是很齐,相差一点。腿伸直时有一个膝盖放不平,去医院拍片检查,医生说是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但症状比较轻微,可以按蛙式抱矫正,最好戴蛙式支架。怕孩子受罪,就选择了蛙式抱。过了半年,再次拍片检查,医生说有所好转,但还是要戴支架。这时我的一位读骨科博士的同学建议让孩子学习站立,刺激股骨头发育,我们接受了他的建议。现在孩子走路比以前稳多了,但我们还常常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有问题。

孩子有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时的症状并不是真正的脱位,只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看起来好像是“脱位”,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这种情况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自愈的可能。

如果现在孩子的双下肢等长,步态无跛行,说明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的这种髋关节发育不良逐渐康复。不过,为了孩子的健康,建议你再带孩子去专门医院详细检查一下,并且要带上以前的资料,以便医生准确判断。

正常人的股骨与骨盆之间有个髋关节,股骨头在髋关节内活动,走路姿势随意自然,大腿屈伸也很灵活。而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不能正常地留在关节内,滑到关节后上方,失去了正常的屈伸功能。由于脱位程度的不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分为:1、完全性脱位;2、半脱位;3、脱位前期,即主要表现为髋臼顶比较倾斜,可以随时发生完全脱位或半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可能双侧同时发生,也有可能仅是单侧发生。

双侧脱位则走路时左右摇摆,很像鸭子。单侧脱位时,脱位的一侧股骨头滑到后上方,走起路来就向髋骨脱位的一侧倾斜。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根据有关资料,16%~30%发生于臀位产,还有的由于髋关节周围韧带松弛或髋腰部肌肉挛缩,也有人认为是髋臼发育不良的关系。这种病一般发病几率是女孩大于男孩,单侧大于双侧,左侧大于右侧,往往有家族史。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外伤等引起的脱位最大的不同是没有疼痛感,而且在孩子未能走路时,又不容易看出异常的表现,因此不易被父母所发现。

如何尽早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步态异常步态异常
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最早表现是髋的外展外旋受限制,即让孩子平躺于床上,先将其膝盖弯曲至90°,后将髋部缓慢外展,不能平置于床上。此外,如是单侧脱位,还可见到患脱位的下肢比另一侧短。因此,如在孩子学走路前见到这样的症状时,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2 如孩子已经开始学步,看到孩子行走时呈典型的“鸭步状态”,即孩子在走路时身体向两侧一摇一摆,犹如鸭子走路;而在站立时可看出孩子腰部向前凸出得特别明显,就要考虑孩子有可能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3 孩子1岁以上时发现有异常的步态。虽无“鸭行”状态,但在走路时呈一跷一跷的姿态,除了跛行外,孩子其他表现正常,没有因疼痛哭闹的表现,也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能。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尽可能在孩子出生6个月内就给予治疗。如能在新生儿期发现,可以避免手术,用吊带或手法复位再用支架治疗;稍大一点则需上“蛙形”石膏。一般1岁内的孩子不需要麻醉,也不需要任何手法整复,只需用夹板将患儿的髋部固定于某一部位。

1-3岁的孩子则往往需用手法整复或用牵引来整复。如若延迟到4岁后进行整复,孩子需要进行手术,将遭受很大的痛苦,效果也不如早期治疗。

相关词条

佝偻病 脑瘫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臀部肌肉挛缩
骨质疏松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创伤性骨伤 肌力不张

 

[2] 健康普及网 http://www.jkpj.com/

[3] 大众医学网 http://www.51qe.cn/

[4] 健康报网 http://www.jkb.com.cn/

[5] 中华医学网 http://www.cnpharm.or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正常颅压性脑积水    下一篇 氨基酸代谢病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