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
睡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生理需求,人类生命的1/3是在睡眠中度过,人若不睡眠则将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和躯体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15%~35%的成人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问题不仅与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也是多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意外事故和自杀发生的因素。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发生率的高低与生活工作压力的大小以及是否对应激作出适当反应有关。因此,睡眠质量及睡眠卫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对睡眠障碍者实施健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Monroe(1967)提出睡眠良好的标准为:①入睡顺利,入睡时间在10~15分钟内;②整个睡眠过程中从不觉醒;③ 觉醒后清爽、舒服的感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失眠、嗜睡、睡眠倒错、梦言症、梦游症等。
1.1失眠
在睡眠时间不能安静入睡者统称为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睡眠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反映[5]。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频繁觉醒、早醒、多梦等。长期失眠者常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疲惫、心悸心慌、情绪急躁、忧虑、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等。常见于神经官能症、躁狂抑郁症、更年期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和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
失眠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
①不易入睡:上床后要很长时间(一般要半小时以上)方能入睡;
②睡眠浅:非常容易惊醒(睡眠不深);
③早醒:比通常早1小时以上醒来而不能再入睡。
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一般,失眠的主观体验(自己感到失眠)和客观表现(旁人看出有失眠)是一致的。但也有一种称为“主观性失眠”的现象,即本人觉得“一点都没有睡着过”,而周围人却发现他“呼呼大睡,一夜到天亮”。正常人在睡熟时虽然对周围环境不复感知,但醒来后却知道自己已经睡过了或睡足了。“主观性失眠”者缺乏这种睡过的感觉,因此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度严重的失眠者”。这种病人虽然很少见,但因为他客观上睡得很好,因此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和谅解,也常得不到相应的治疗,非常痛苦。
1.2嗜睡(发作性睡病)
是足够睡眠时间以外仍经常疲乏欲睡。见于神经衰弱、贪食、嗜睡综合征、胖睡病、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短暂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多在白天出现,发作时突然进入熟睡。常在闲适时发作,但亦可在可以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如高空作业、驾驶车辆等)发作,每次发作十多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性睡病的睡眠在生理学上以快波睡眠开始,而正常睡眠则以慢波睡眠开始。患者夜间睡眠时也常有多次自动醒觉,再次入睡时也常以快波睡眠开始。有一种情况称为猝倒症,表现为发作性的突然出现肌肉张力丧失以致跌倒,但意识清楚,因此可以与发作性睡病区别。但两者亦可同时存在。发作性睡病原因未明。治疗为对症性的,可以用哌醋甲酯、匹莫林等中枢神经兴奋药。
1.3睡眠倒错
白天昏昏欲睡,而夜间兴奋不眠,可见于神经衰弱、癔病、脑外伤性神经衰弱综合征和脑动脉硬化。
1.4梦言症
患者于睡眠中说话、唱歌或哭笑。多见于神经质儿童、癫痫和具有遗传素质的人,亦可见于感染中毒患者。
1.5梦游症
患者熟睡后2~3小时内不由自主的起床在室内走动,或到户外活动,做一些无意义的单调运动或习惯性杂事,梦游时患者神志不完全清醒,在有人提问时,可含糊应答,遇到强烈刺激时可以惊醒,但醒后对起床进行的活动不能记忆。梦游大多属于功能性疾病,成年后多可自愈。见于神经质儿童和神经官能症。
2.1精神心理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矛盾,挫折或困难,以及夜生活,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常常引起
焦虑、抑郁、紧张、激动。
2.2生理因素
睡前进食过饱和过于饥饿、性兴奋、疲劳、生活无规律、睡眠习惯的改变等。
2.3环境因素
居室周围喧闹,室内灯光太强,空气污浊、潮湿,室温过高或过低,居住地的变化,航空旅行时差的变化,日、夜班工作的频繁变动。
2.4疾病因素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性精神病、药物性精神失常和其它精神异常。神经科疾病:大脑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致命性家族性失眠症。躯体疾病:各种病症引起的疼痛,呼吸不畅,腹胀腹泻,尿频,皮肤瘙痒等可导致失眠。最常见的有夜间心绞痛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相关性胃-食管返流、消化性溃疡、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高血压、心肌梗塞等。
2.5药物因素
各种兴奋剂(如咖啡因、麻黄素、肾上腺素等)、镇静剂、甲状腺素、避孕药、抗心律失常药、糖皮质激素,均可引起失眠;睡前抽烟、饮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影响睡眠;安眠药的不合理使用而产生的戒断反应可产生睡眠障碍。
2.6年龄因素
儿童期常见的睡眠状态异常:梦游、梦话、夜惊、醒梦、遗尿;失眠或入睡困难;扁桃腺肥大的梗阻性睡眠性呼吸暂停;青少年最常见眠-醒周期异常(正常人白天保持觉醒,夜间睡眠的基本规律――睡眠――觉醒周期)及睡眠时间延迟;12%~15%的健康老年人主诉有慢性失眠,有内科或精神疾病的老年人估计更高。老年人除了在睡眠生理方面出现与年龄有关的正常改变外,健康问题和用药较多,加之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使他们睡眠混乱的风险增大。
心胸狭窄、多愁善感、优柔寡断、性格内向胆怯、敏感多疑、主观、自制力差、患得患失的人容易发生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1消除心理矛盾因素
睡眠障碍患者常有负性生活或(及)不良人格特征。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因素。首先,应该寻找引起失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或工作的竞争激烈,交通和住房的拥挤,环境躁音或污染,人际之间的歧视、诽谤,各种意外刺激等,使人们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要向患者讲明失眠是一种心理失调的表现,属于暂时的功能性障碍,并非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解除病人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树立治疗信心,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克服多愁善感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2改善和消除疾病因素
躯体疾病导致失眠者,首先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耐心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知识,解除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引起的焦虑恐惧。随着治疗的进行、症状的改善,患者可酣然入睡。对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应充分了解引起睡眠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严重患者应给予药物协助入眠。
4.3建立良好的睡眠条件与环境
建立良好的睡眠条件与改善环境对保证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避免躁声。
4.4协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方式
睡前不抽烟、饮酒及喝一些兴奋性的饮料,谨慎使用中枢兴奋药。睡前进食不能过饱、过多饮水及过量运动,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入睡。睡姿以右侧卧位最佳。
4.5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对长期失眠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是纠正失眠的有效措施之一[8]。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体操、游泳、田径、球类等项目,也可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
睡眠障碍的治疗(TreatmentofSleepDisorders)专科的睡眠障碍治疗包括药理学、心理治疗、教育法和电睡眠诸方面的应用。电睡眠疗法在前苏联一直用得较为广泛,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对此亦日益重视。C.G.卢斯和J.西格尔在《睡眠》一书中论述了前苏联如何将电睡眠疗法用于众多病症的治疗,包括用于一些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甚至还将电睡眠用于宇航员的松弛训练和麻醉。美国和加拿大所发展的方法稍有不同。睡眠研究人员和临床学家发现了电睡眠疗法的可行性,而且继续了如坦普勒1975年所综述的研究。但他们更专注于睡眠疗法的发展应用,强调综合采用药理学、心理治疗和教育法。1974年,美国的A.卡莱斯等人强调患者应置于睡眠专业医生协助主管医生工作的良好照料中,而且亦成为治疗小组的一员。尽管前苏联的睡眠诊所倾向于治疗多种病症,但在美国则将治疗重点首先放在睡眠障碍上,其次才是其他病症。
临床见到的睡眠障碍主要为失眠症。失眠症系难于入眠或难于保持睡眠,以致睡眠不足,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对于有明显原因的失眠症患者,首先要排除造成失眠的原因,包括治疗躯体疾病、去除不良的睡眠习惯和消除心理因素的影响等。一些以焦虑等精神因素为主的失眠症患者,正如韦茨曼所报道,通常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抑郁量表分的增高,而且以中年女性更为多见。药理学治疗包括安眠药物和精神药物的应用。最有效的心理治疗较之精神动力学治疗更为积极和直接。美国的G.尤斯丁于1973年已有报道,对严重病例最好用两种方法综合治疗。
应用安眠药物时要注意适应失眠的不同类型。对入睡和保持睡眠困难者可选用作用快的药物,如速可眠、硝基安定等;对晨醒过早者可选用作用长的药物如巴比妥等。药物治疗一般在1--2周后就会减效,不宜长期应用。应用大剂量安眠药在撤药时宜逐步减少,否则会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与惊厥。而对原因不明显的失眠患者,应解除其顾虑,使之明白人体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能自身调节而获得所需的睡眠,切勿依赖安眠药物。
在美国,对于一些以心理因素为主的失眠症的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进行性肌肉松弛法、兴奋调控法和反常意向法。进行性肌肉松弛法是指应用肌肉紧张和放松交替的锻炼以达到入睡时的深度松弛。兴奋调控法则利用一套规则以确保卧室仅与睡意有联系。例如规定,若在10分钟内不能入睡的人,应当起床离开卧室,仅在感到有睡意时才回到卧室,。反常意向法不同于一般的惯例,即要求患者自己尽可能长的保持觉醒,出发点是制止执意想要入睡而通常可能产生的逆反意图。
发作性睡病和嗜睡症是睡眠过度的病症。C.吉耶米诺尔特等人于1976年发现,发作性睡病伴有快速眼动睡眠障碍,且有明确的遗传因素。对此两种病症的治疗建议用抗抑郁剂和饮食疗法。由于有证据表明,睡眠发作与应激有关,故心理治疗亦可能有效。鉴于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疾病,病程中一般极少恶化或自行缓解,故治疗要长期进行,包括药物对症治疗和生活指导。对于睡眠发作的治疗可应用兴奋剂,如苯丙胺、利太灵等;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的治疗可应用三环类药物如丙咪嗪等,以上药物均对快速眼动睡眠期有抑制作用而产生疗效。猝倒的治疗还可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等,因猝倒发作能引起意外,尚应避免从事有可能产生危险的工作。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涉及上呼吸道阻塞的呼吸障碍,一部分患者系由于咽部缩窄肌的张力丧失 使舌倾向于后缩而致。韦茨曼于1974年对此已有详细论述。大多数严重病例出现于快速眼动睡眠期。治疗包括药理学方法和一些设计用来调节氧利用的机械方法。1980年,美国的R.卡特赖特等人描述了一种有趣的方法,即给睡眠者戴上一种通过吸引器将舌头向外牵引并予固定的口腔防护装置。
由于生物节律与环境失调而发生失眠的患者,可以用“时间疗法”予以校正。美国一些睡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失眠并不总是精神上的原因,有些患者的激素分泌和体温起伏的运转周期不是24小时,而是在20--28小时之间的某一周期这样一种日常的时差反应致使患者的睡眠与昼夜节律不能同步。他们教会患者用逐步调整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对一个通常于清晨4点入眠的患者,要求他连续几个晚上于清晨3点去睡觉。一旦适应了这种改变后,就需把睡眠时间再提前到清晨2点。以次类推,直到与昼夜节律同步为止。这种疗法对时相变化的睡眠障碍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磨牙症指睡眠中牙齿的研磨,会损害牙齿结构。此症在女性更为多见,可由应激反应引起,且在2期睡眠中出现。治疗可采取催眠、肌电图生物反馈,以及各种行为疗法。一些临床学家认为,药物治疗占次要地位,着重应用肌肉松弛剂。
W.韦布和R.卡特赖特于1978年列举了完整的一类亦可称为深眠状态的睡眠障碍,它们常出现于儿童时期,并且有明显的发育期高峰,包括梦游症、夜惊、梦魇和遗尿症。这些病症的患者长大以后通常会自愈,但有些可持续到成年。它们都出现在慢波睡眠的3、4期中。遗尿和梦游症在男性较多。治疗包括等待患者长大而自愈。当然,必要时应对梦游症采取保护措施以免受伤,若症状严重者可予4期给以抑制剂如安定等治疗。对顽固的遗尿症患者可用丙咪嗪或氯酯醒治疗。此外,鼓励性心理治疗对遗尿患儿及家长亦均有益。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无所不在。职场、家庭、人际等多方因素都是人体情绪变化的压力来源。在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肝与情志相关,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在中医理论中,人的情志活动除了为心所主宰之外,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肝的疏泄正常,则人舒畅乐观,气血平和;反之,如肝气郁结,则会出现人体气机阻滞,胸肋闷涨,情绪低沉等情况。直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等症。
肝喜条达,在五行中属木,当外来压力导致肝郁的时候,肝木横克脾土,脾的功能下降。
脾有运化人体内的水谷、水湿的功能,为人体生化气血。脾的功能一旦受损,湿气也就无法运化,出现脾虚湿盛的症状。
除了湿气之外,另一要素在于火。我们常常能感觉到,压力大的时候火气也会跟着上升。在五行中,心属火,为“君火”。而根据五行生克的关系,肝木亦可化火,属“相火”。人体内正常生态环境下,是处于水火互济,协调平衡状态。肝气郁滞必然波及脾脏,出现脾虚湿盛的症状。此时君相二火在上,下灼脾虚形成的湿气、湿热相蒸,凝结成痰,上扰心神,便会出现心烦躁扰,失眠多梦等一系列症候。
因此,压力导致的肝郁气滞就是睡眠障碍的根源。另外,伴随睡眠障碍常见的有心情烦躁、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等症。
要从根本上解决由压力和精神刺激引起的睡眠障碍,不能用习惯意义上的安神镇静的方法,而必须从理气涤痰,调畅气血入手。从肝着眼,从解决“郁”和“淤”着手。通过疏肝理气,涤痰除烦,兼顾脾胃运化,滋补肝肾的综合疗法,达到使体内生态恢复和谐平衡状态。
这就是“心烦不能眠,无烦眠自成”的道理。
病理:肝郁——气滞——痰凝——心烦——出现失眠等症状
治则:疏肝——理气——祛痰——安神——失眠等症状消失
复方柴胡安神颗粒是桂龙药业独家研制生产的专利中成药,于2002年获得国家药准字权威认证。它以传统中医药“天人相应”理论为基础,根据人体内部和谐平衡的自然法则从根论治、双向调节,对压力导致的心烦躁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等“心情病”系列症候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起到身心平衡、标本兼治的目的,是目前专门针对睡眠障碍及相关症状极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复方柴胡安神颗粒由十五味中药组成,涵盖六大处方原理:
①小柴胡汤——疏肝解郁
②桂枝汤——群方之冠,提高免疫力
③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涤痰安神
④交泰丸(桂枝、黄莲)——交通心肾
⑤大黄黄连泻心汤——缓解虚火症状
⑥小半夏汤——祛痰除烦
六个处方融为一体,在疏肝解郁、祛痰除烦的同时,帮助患者的五脏功能恢复协调运作。
用法用量:轻度患者(睡眠障碍在三个月之内)一日服用两次,每次6g,温开水化服;中度患者(睡眠障碍在三个月以上,半年之内)初期每日服三次,每次6g,待睡眠转入正常情况,改服每日两次,每次6g,建议服到一个疗程(30天)用量;重度患者(睡眠障碍在一年以上)每日服用三次,每次6g,待睡眠转入正常情况,改服每日两次,每次6g,持续服1—2个疗程(30—60天)。
听力障碍 | 智能障碍 | 忽略症 |
昏迷 | 失认症 | 神经病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