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动物交往动物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和互相影响的联系过程。是习性学、包括社会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动物在种群内部或种群之间都存在着交往。交往应是非暴力的。如果一个动物发起的行为因伤害另一个动物而引起它的行为变化,就不是动物交往。在动物交往的过程中至少需要有信号的发送者和信号的接受者两个个体参与。 介绍 马动物交往是借助不同的感觉系统进行的,有视觉的、听觉的、化觉的和触觉的等等。各种动物交往的方式取决于它生存的条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例如,夜行性动物多利用听觉系统;昼行性动物则一般利用视觉[阅读全文:]
摘要: 动机的作用 动机在人类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提供了清楚而重要的内部环节。人类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动力和方向,它即给人的活动以动力又对人的活动的方向进行控制。动机被认为具有活动性的选择性。人类的动机好像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动力和方向被认为是动机概念的核心。具体地说,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一)引发功能 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功能。人类[阅读全文:]
摘要: 动机【词语】 动机 [拼音] dòngjī [英文] 1.motive 2.motivation 3.intention 解释 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示例:动机好,方法不对头,也会把事情办坏。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阅读全文:]
摘要: 动景器(或动景盘)(stroboscope),它是演示在一定速度条件下运动物体产生视觉效果,说明似动现象的仪器。普拉梯(Platean,1833)制造了第一个动景器。直到现在,动景器还是心理学演示似动现象的常用仪器。演示时,先将实验用的卡通片放入景盘,使之紧贴内壁,同时用手慢慢转动手轮,随着景盘的旋转,观察者从窗口向内能看到卡通片上的静止的图形随之活动起来,当景盘的转速在每秒16格左右时,动景效果最佳。重复观察几次,即可体会似动现象的基本原理。[阅读全文:]
摘要: 潜意识动机研究动力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侧重研究行为的动力和动机的心理学观点。W.冯特因受了18、19世纪的生理学的影响,他的心理学侧重感知觉方面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学的动力方面。但由于进化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行为的驱动力,以及S.弗洛伊德重视人的行为的动机作用,人们逐渐对动机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 介绍 动力心理学家库尔特·莱温历史上,动力心理学一般是指R.S.伍德沃思的心理学。他是一个广义的机能心理学家,对行为的驱动力特别感兴趣。他在1896年就说过要发展一种“[阅读全文:]
摘要: 动力定型 正文 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И.Π.巴甫洛夫认为,这样的系统一再重复,就越来越巩固、越来越易于完成、越自动化,从而在大脑皮质内形成了一定的动力定型,即一种系统性。要建立一个动力定型,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神经能量,而保持这个动力定型所消耗的神经能[阅读全文:]
摘要: 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又称“省工原则”,是使作业(动作的组成)能以最少的“工”的投入,产生最有效率的效果,达成作业目的的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由吉尔布雷斯(Gilbreth)开始提倡的,其后经许多工业工程的专家学者研究整理而成。熟悉掌握“动作经济原则”对有效安排作业动作,提高作业效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基本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四项基本原则 动作的改善基本上可以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基本思路: (1)减少动作数量 进行动作要素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是动[阅读全文:]
摘要: 名词解释 动作研究,有的书叫工作研究、工作设计或是方法工程。其研究的对象都是在工作中,如何找出最简最优的方法,以最少的动作最终达到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充分降低时间成本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关介绍 它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动作与时间的关系,动作与人体的关系,动作与产品的关系。弗兰克·吉尔布雷思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阅读全文:]
摘要: 定义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正文 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Na+ -K泵的转运)。 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K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Na通透。 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形成过程≥阈刺激→细胞部分去[阅读全文:]
摘要: 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亦称直观动作思维。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动作思维一般是在人类或个体发展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动作思维的任务或课题是与当前直接感知到的对象相联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是依据表象与概念,而是依据当前的感知觉与实际操作。儿童在掌握抽象数学概念之前,用手摆弄物体进行计算活动,就属于动作思维。这是在抽象逻辑思维产生之前的一种思维形式。成人在进行抽象思维时,有时也借助于具体动作的帮助,但不能与动作思维完全等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