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百科分类 >> 理学 >> 心理学

该分类下有461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心理学" 分类下的词条

动作与时间研究
编辑:0次 | 浏览:2021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动作与时间研究

摘要: 动作与时间研究 正文  以设计最佳工作方法为目的对作业动作和时间进行的测定和研究。时间研究的创始人是F.W.泰勒。他测定了各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并训练工人用规定的速度工作。动作研究的创始人是F.B.吉尔布雷思和L.E.M.吉尔布雷思夫妇。他们致力于研究劳动的基本动作,还为手工作业制定了17个动作元素。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被总称为“动作与时间研究”。在中国,陈立曾对纺织工的作业进行过动作与时间研究,并获得良好效果。   动作研究通常是在现场直接观察并记录作业过程,然[阅读全文:]

动作
编辑:0次 | 浏览:2495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动作

摘要: 动作 正文   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因而具有社会的性质。   人的动作就其目的与后果的意识程度可分为冲动动作和意志动作两种。在产生冲动动作时,人对其目的与后果的意识程度较低,甚至处于意识阈下。这种冲动动作往往是由于强烈的刺激所产生的激情而引起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冲动动作可以不受意识的支配。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儿童少年容易产生冲动动作,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阅读全文:]

加色混合
编辑:0次 | 浏览:1752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加色混合

摘要: 方法加色混合additive color mixing 解释被称作光的三原色青、绿、红生成彩色图象的色光混合。彩色电视的呈色方式即此。[阅读全文:]

加权平均数
编辑:0次 | 浏览:1826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加权平均数

摘要: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简单的例子就是:   举例 你的小测成绩是80分,期末考成绩是90分,老师要计算总的平均成绩,就按照小测40%、期末成绩60%的比例来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绩是: 80×40%+90×60%=86学校食堂吃饭,吃三碗的有 x 人,吃两碗的有 y 人,吃一碗的 z 人。平均每人吃多少? (3*x + 2*y + 1*z)/(x + y + z) 这里3、2、1分别就是权数值,“加权”就是考虑到[阅读全文:]

加压素
编辑:0次 | 浏览:1983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加压素

摘要:   资料 药物名称:  加压素  药物别名:  必压生 Pitressin  英文名称:  Vasopressin 药物说明:  注射液:1ml:10u、1ml:20u。 功用作用:  尿崩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也用于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的鉴别诊断。 用法用量   尿崩症,肌内或皮下注射,成人5u~10u/次,2~3次/日,小儿2.5u~10u/次,3~4次/日。诊断试验,皮下一次注射5u。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静[阅读全文:]

功能系统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2475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功能系统理论

摘要: 系统功能模块图把人体各功能理解为系统结构来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理论。它由苏联巴甫洛夫学派生理学家Π.κ.阿诺欣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经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苏联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理论。苏联心理学家Α.Р.鲁利亚认为,И.Μ.谢切诺夫、И.Π.巴甫洛夫奠定了心理学方向的生理学基础,阿诺欣的功能系统理论发展了这个方向。鲁利亚本人在生理心理学方面又进一步发展了阿诺欣的理论。功能系统理论虽然出现年代较早,但却包括了当代科学中流行的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思想。所以可以说它是控制论和系统论在高级神经活动[阅读全文:]

力比多
编辑:0次 | 浏览:2778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力比多

摘要: 释义 力比多 力比多亦称“欲力”、“性力”、“心力”,精神分析术语。弗洛伊德1905年在《性学三论》 一书中首次提出,指一种与性本能有联系的潜在能量。他把性欲与自我保存本能做了对比,并用力比多一词开始指性欲或性冲动,后扩展为一种机体生存、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是一种与死的本能相反的生的本能的动机力量。弗洛伊德把它看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是性欲、性本能冲动。[1] 学者提出 弗洛伊德 首先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弗洛伊德提出[阅读全文:]

副现象论
编辑:0次 | 浏览:2046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副现象论

摘要: 副现象论 正文  认为意识是行为产生的附带现象而不起任何作用的心身关系理论。它曾流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其思想可溯源于英国唯物论哲学家T.霍布斯。他在17世纪中期首先提出副现象论。他绝对否认非物质实体的存在,而认为一切“精神”均为人类臆想的产物,因为心只是身的非因果性产物。到19世纪末,这一思想发展为:意识过程由脑过程所产生,意识流伴随脑过程流。系统阐述副现象论并使它流传开来的是T.H.赫胥黎。他在《方法与结果》(1898)一书中明确地阐述这一观点:“意识……似乎与身体的机制相[阅读全文:]

副交感神经系统
编辑:0次 | 浏览:2858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副交感神经系统

摘要: 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中枢神经系统是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意识、心理、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概况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阅读全文:]

利他行为
编辑:0次 | 浏览:2095次 词条创建者:thinker     创建时间:12-28 11:18
标签: 利他行为

摘要: 利他行为 正文   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利他行为者可能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个人牺牲,但却会给他人带来实在的益处。   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利他行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期已取得一些成果。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提出理论观点,并用实验加以验证,逐渐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在一般社会交往中的利他行为;二是人们在紧急事件中的利他行为,即旁观者介入行为(见旁观者介入与冷漠)。   在非紧急情况下的一般社会交往中,社会规范、榜样作用以及个人的心理状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