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遗传病   
[46] 评论[0] 编辑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familialerythrocytosis)又名: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由于血红蛋白氨基酸组成改变,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高,向组织释放氧减少,组织缺氧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本病系遗传病,故又称“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但并非所有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都由异常血红蛋白引起。

疾病病因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
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少数患者无家族史,可能是患者本人自发的体细胞性基因突变引起。临床上所见患者均为杂合子状态。目前已发现40余种氧亲和力增高的异常血红蛋白。

发病机制:

导致本病的珠蛋白基因突变大致分为4种:

①α或β链C端突变,降低了血红蛋白脱氧结构的稳定性

②α1与β2链接触处突变,阻碍了血红蛋白自氧合状态转变为脱氧状态。

③β链与23-二磷酸甘油酸结合处突变,削弱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导致对氧的亲和力增高。

④突变引起与血红素结合有关氨基酸改变,导致血红素腔空间结构改变,有利于氧合结构。上述各种突变引起的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使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增高,向组织释放氧减少,组织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增加,造成红细胞增多

临床表现:

眼结合膜口唇、颜面及四肢末端充血,可有头胀、头晕、头痛失眠、易激动、四肢麻木等症状,但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脾一般不肿大。妊娠时可能发生流产或死胎。

疾病诊断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疹断过程
有红细胞增多症及家族史者,应考虑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电泳发现异常血红蛋白区带和(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显著增高可肯定诊断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分析或珠蛋白基因分析可明确本病的分子病理

鉴别诊断:
1、家族性良性红细胞增多症

家族性良性红细胞增多症(Benignfamilialpolycythemia)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不同的外显性。比较罕见。症状较轻,常有头痛、嗜睡、眩晕和易疲倦;或完全没有自觉症状。病儿面色深红,眼结膜充血,但多无脾脏肿大。

血象检查仅有红细胞系增生过盛,血红蛋白常在200g/L(20g/dl)以上,血容量增多。白细胞与血小板正常。家族中有同样病人。此症多呈良性经过,可活到正常年若因血液粘稠而产生症状,则可采用放血疗法。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是一种由于异常的多能干细胞克隆增殖所造成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万,多发生在60岁左右的老年人,儿童时期极罕见,发生在25岁以下的只占所有病例的1%。

起病大多缓慢。由于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全身血管扩张充血。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面色发红、眼结膜充血、血压增高、肝脾肿大和血管栓塞等症状。亦常见鼻衄和皮肤瘀斑。夜间多汗和体重下降亦为常见现象。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充血、粗细不等,颜色深紫等。约1/3病人有舒张血压增高现象。

3、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Secondarypolycythemia)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各种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的疾病见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分类:A、组织缺氧或氧释放障碍B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功能增强

疾病检查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外周血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可正常或不同程度升高,甚至可达238g/L,血细胞比容0.42~0.70。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2.血红蛋白电泳可显示出部分氧亲和力增高异常血红蛋白的泳动速度与HbA不同,而出现一异常区带。另有部分异常血红蛋白需用pH6.2缓冲液或等电聚焦电泳方能与HbA区分。还有一些异常血红蛋白不能用电泳方法鉴别,而需测定氧亲和力(P50值)方能肯定,此类异常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较正常高4~6倍。

其它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心电图、B超、X线、生化等检查

相关检查:
1、pH(尿)
检查名称:pH(尿)
别名:尿酸度;pH
正常值:5.0~7.0(H+浓度10~0.1μmol/L)

临床意义:

(1)pH<5.0(酸性尿):酸中毒、痛风、肾结核、肾小管性酸中毒糖尿病、肾炎、高热性少尿、服用氯化胺、醋唑磺胺等、食物性(肉类、蛋类)等。

(2)pH>7.0(碱性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膀胱炎、代谢性碱中毒、药物(碳酸氢钠)、食物(水果、蔬菜)等

2、血小板
检查名称:血小板
别名:血小板数;PC;PLT
正常值:显微镜计数法、血细胞自动计数仪:(100~300)×109/L(10万~30万/mm3)

临床意义:

(1)减少:

①生成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癌症骨髓转移、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等。

②破坏亢进:

A.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胶原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药物等。

B.血栓形成或微小循环障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③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症(班替综合征高雪病、肝硬化、淋巴瘤、结节病、黑热病等)。

(2)增多:

①肿瘤性: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淋巴网状细胞瘤。②反应性:出血、脾切除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3、血红蛋白
检查名称:血红蛋白
别名:Hb
正常值: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初生儿:180~190g/L(18~19g/dl);成人:男性120~160g/L(12~16g/dl);女性110~150g/L(11~15g/dl)。

临床意义:

(1)增多:

①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高山地区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超力型人等。

②病理性变化:

A.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或相对性):大量脱水所致血液浓缩(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严重灼烧、长期禁食者)、机体长期缺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高山病、严重肺气肿)、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减少:

①生理性变化:妊娠中后期的稀血症。

②病理性变化:

A.失血性贫血:内脏出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B.溶血性贫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蚕豆病、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贫血、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等),后天获得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碎片综合征、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奎宁、奎尼丁、非那西丁等,药物性溶血性贫血:苯、铅砷等,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等。

C.造血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血红蛋白电泳
检查名称:血红蛋白电泳
正常值:电泳法:HbA95%HbA21.1%~3.2%、HbA32%~3%;Singer法抅:HbF<4%

临床意义:

(1)增高健康搜索:重型地中海贫血(HbA2HbF增高)、轻型β-地中海贫血(HbA24%~10%)

(2)降低(HbA2):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5、血细胞比容
检查名称:血细胞比容
别名: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压积;Hct;Ht
正常值: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男性:0.40~0.50(40~50vol%);女性:0.37~0.48(37~48vol%);新生儿:0.49~0.60(49~60vol%);

临床意义:

(1)增大: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②大面积烧伤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减少:

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④妊高症。

疾病治疗

患者大多不需要治疗,有轻微症状者对症处理。仅当红细胞显著增多(如血细胞比容>0.60)而有可能发生血栓形成或其他并发症时方考虑静脉放血治疗。

预后及预防

预后:预后良好。患者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词条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慢性胆管炎
闭合性脑损伤 硬脑膜动静脉瘘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胚生殖细胞瘤 室管膜瘤 听神经鞘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外伤性瘘 脑缺血性疾病 脑猪囊尾蚴病

 

 


附件列表


46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威尔逊氏病    下一篇 小脑萎缩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