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研机构   
[0] 评论[0] 编辑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固体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3月,其创始人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庭燧研究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的基地型研究所--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和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支撑单位之一。拥有中科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安徽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合肥研究院物质科学计算中心的依托单位。

简介

固体物理研究所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牵引,面向纳米科技材料物理的学科前沿,围绕环境、安全等领域对前沿材料的需求,从事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加强基础与应用的衔接,并向应用延伸。主要学科方向为: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计算材料物理、新型功能材料与固体内耗。

固体物理所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引进博士后30多人,为国家培养、输送了硕士博士毕业生780多人,其中博士毕业生350多人,他们当中有6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5人获得中科院刘永龄奖学金一等奖;20多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和其他冠名奖学金。

固体所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平台,包括纳米材料合成、评价、表征平台,功能材料结构表征、物性测试平台,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平台,内耗测试平台与MBE生长平台。有一系列特殊材料的制备装置和一批用于材料的光学、电学、磁学和热学等物性测试及固体微结构分析的大型仪器设备,有力地支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所共获得国家发明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等30余项,葛庭燧院士获得国际材料领域最高奖—梅尔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以及国际内耗领域终身成就奖。我们已经申请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5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SCI论文1700多篇,每年SCI论文数排名在全国各科研机构中列第20名左右,1995-2004年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次数排名居全国研究机构第9位、均篇引用次数居第1位。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进入全国前10名。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论文均篇引用次数排名居全国科研机构第一名。

历届领导

1982年3月――1986年10月期间所领导

所长:葛庭燧

所长助理:王公达

副所长:吴希俊(1985年)

党委书记:姚民军(1983-1989年)

1986年10月――1990年12月期间所领导

名誉所长:葛庭燧

副所长:吴希俊(主持全面工作)、董远达

党委书记:姚民军

党委副书记:张长琦(1990)

1990年12月――1995年3月期间所领导

名誉所长:葛庭燧

副所长:戚震中(主持全面工作)、张立德

党委副书记:张长琦(1991-1996年)兼纪委副书记(1993年)

1995年3月――2000年1月期间所领导

名誉所长:葛庭燧

所长:张立德

副所长:崔平

所长助理:单文钧

党委副书记:单文钧兼纪委书记(1996-2002年7月)

2000年1月――2004年9月期间所领导

常务副所长:崔平(2000年1月)

所长:崔平(2002-2003年),代理党委书记

副所长:单文钧

所长助理:秦勇

党委副书记:单文钧兼纪委书记(2002年8月-2003年)

现任领导

蔡伟平--所长,研究员,博导

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6年10月-1987年1月在瑞士联邦材料测试中心从事科研合作;1995年7月-199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7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7月-2000年11月,在德国马普学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做客座科学家;2001年6月-2001年9月在德国Kassel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从事科研合作。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4年9月任常务副所长,主持全面工作,分管财务、人才、外事和所战略发展规划等。2005年起兼任中科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1月任固体所所长。

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室

研究室简介

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一直活跃在该领域的最前沿,是国内内耗领域的主要研究基地,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历届国内本领域的大型学术会议。研究室研制了薄膜内耗仪、声频内耗仪、液态内耗仪、多功能内耗仪,建成了国际一流的频谱齐全、温度范围宽的内耗测量装置。近年来,内耗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利用内耗技术并结合其它微观分析手段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功能陶瓷材料、金属高阻尼材料等中基础科学问题、液体(简单金属、合金)的内部结构和相变过程、高分子熔体和颗粒物质中异常特性进行研究,揭示材料结构与宏观物理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成果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发展了薄膜及小尺度试样的内耗测量方法与技术,并积极探索内耗测量与其它物理量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

研究方向

1、内耗与固体缺陷

晶界内耗研究

纳微尺度材料内耗测试技术的研究

内耗技术在快离子导体、铁电材料、压电材料等功能陶瓷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新型高性能阻尼材料、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材料的研究

内耗技术在工业生产(如BH钢等)中的应用研究

2、新型功能膜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新型超硬薄膜材料的研究

新型电解质材料(氧离子导体、锂离子导体、质子导体等)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人工骨组织工程纳米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3、液态和软物质研究

简单熔体中平移序和取向序参数的定量化

简单熔体的输运性质与结构关系的普适性规律研究

复杂熔体中异常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高分子熔体能量耗散规律研究

颗粒物质中孤立波衰减、振动分离、流动与堵塞、微结构与力链分布等研究

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

研究室简介

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是经过中国科学院定位的专门致力于物质计算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研究室一直瞄准国际前沿,通过理论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凝聚态物理理论和材料科学中的一些重大前沿问题上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与国内外同行具有广泛的合作,参加了多项973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承担了多项国家基金以及中科院重大、重点,创新课题。

研究方向

·新型材料的电子结构、磁结构研究

·自旋、电荷、轨道有序问题

·新的动力学模拟方法

·纳米颗粒、纳米结构、纳米阵列体系的理论研究

·非共线的磁结构的理论

·表面和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

·介观体系的量子输运问题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性质

研究目标

·进行与材料设计有关的电子结构和物性的计算

·模拟和预测材料的动力学性质

·介观量子输运理论研究

·揭示新型电子材料的物理规律

·计算方法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问题的需要

研究领域

·电子结构研究

·纳米量子输运研究

·强关联电子体系理论

·动力学模拟

研究成果

固体所2000-2007年申请、授权专利目录

固体物理所科研课题获奖表

相关词条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七二五所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参考资料
http://www.issp.ac.cn/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