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学   
[112] 评论[0] 编辑

低血糖

低血糖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病理概述

低血糖: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并出现饥饿感、软弱、出汗、焦虑、心慌、肢体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和)精神失常、恐惧、慌乱、幻觉、健忘、木僵等脑部症状时称为低血糖。

临床症状

低血糖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综合症,由于不同的疾病,低血糖的发病各有特点。低血糖的早期反应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过多的症状,然后出现脑神经功能上的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大致与血糖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呈平行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平行,也不是血糖降到某个数值就一定出现症状。轻度血糖下降的病人,可以没有症状;如下降太快也可能出现症状。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当患有胰岛素瘤时,常在饥饿和运动后出现,多在清晨空腹或下半夜发生,少数病人也可在午饭前或午饭后3小时~4小时后发生,此病多在成年发病,男女大致相等。发病时可有心慌心悸饥饿、软弱、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增加血压轻度升高等。脑细胞常因葡萄糖供应不足伴有脑缺氧,可由轻度思维受损以至昏迷、死亡。初时精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可出现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病情继续,可出现神志不清,动作幼稚,肌肉震颤及运动障碍,甚至出现癫痛样抽搐,瘫疾,并出现病理反射,昏迷、体温降低、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较轻,可自然进食后缓解,以后发作次数增多,症状也加重。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中年女性多见,多发生在早餐后2~4小时,可有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震颤、血压偏高等症状。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低血糖的症状可轻可重,时间可长可短,有时容易纠正,有时又较顽固。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血糖下降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糖下降的速度、持续时间及个体差异有较大关系。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致病病因

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
2、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
3、胃肠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4、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致器质性低血糖。
5、持续剧烈运动(如长跑),部分人也会出现低血糖。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预防措施

低血糖低血糖--预防
合理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根据其作用时间长短,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胰岛素剂量最好请医生根据病情、食量协助合理调整。除剂量外,还要注意作用时间。使用普通胰岛素,应在进食前15分钟用药,但最早不能超过食前30分钟,否则可能发生低血糖。如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则应请医生注意胰岛素的最强作用时间,不应放在夜间空腹时,否则可能发生夜间低血糖。如使用短效和中长效胰岛素,更应注意二者的重叠作用的最强作用时间,不要在空腹或夜间,以免引起低血糖,注意清最高血糖,不能排除夜间低血糖。

1、避免过度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糖尿病患者应确保每餐摄入足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各类主食),严格按时进餐。如果因某些特殊情况(如在旅游途中)使进餐时间延迟,则须先进食苏打饼干面包片和水,以补充能量,防止血糖降低。
2、正在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应严格计算好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比例。严密观察口服糖药的使用,发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调整。防止用量过大。
3、如果发现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时,夜间常发生低血糖时,应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变注射部位。
4、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要特别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晚睡前少量加餐,以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容易在后半夜及清晨出现低血糖的病人,在晚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吸收缓慢的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5、作好病情观察记录,尿糖连续几天阴性,要考虑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以前和活动多时及时加餐。
6、劳动量增加或活动特别多时,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及时加餐。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病人,也同样要减少用量或及时加餐。
7、经常注意饮食,要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呼应,特别注意观察尿糖变化,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以前,及时加餐。
8、所有糖尿病人都要经常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以便随时纠正低血糖反应。
9、向家属和周围的同志介绍有关糖尿病低血糖的一些知识,使他们对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比较了解,以便低血糖时及时处理。
10、口服降糖药中,尤其优降糖引起低血糖机会较多,应注意预防。应从小剂量开始,每天服1次,最多两次,晚间药量宜小。
11、病人应随身携带一张硬卡片,标明病人姓名、疾病诊断、病情说明、单位地址、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以便发生低血糖时,人们可以根据卡片上的资料给予拾当处理。

诊断程序

低血糖低血糖--诊断
第一步确定是否低血糖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症状及发作时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可以诊断。

第二步空腹低血糖发作还是餐后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初步确定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对于已确定为低血糖发作的患者首先要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若是进餐后发作的低血糖,多数情况下是功能性的。系因食物剌激下,迷走神经兴奋胰岛β细胞释放过多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相反,空腹发作的低血糖,说明胰岛β细胞自主性地释放过多胰岛素,多为器质性病变。尤其要警惕β细胞瘤

第三步进一步确定餐后低血糖发作。若低血糖发作于进餐后发生,宜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任意一次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证实为餐后低血糖;若所有各次血糖值均大于2.8mmol/L,应注意在5小时内是否出现低血糖临床表现。若有低血糖临床表现,宜重复进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重复试验过程中只要一次血糖小于2.8mmol/L,仍然确定有餐后低血糖。若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血糖始终大于2.8mmol/L且无低血糖表现可视为正常。

第四步寻找餐前低血糖发作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空腹出现的低血糖样症状时首先怀疑β细胞瘤,其次应排除胰外病变引起的低血糖。
先进行饥饿试验。饥饿12小时测血糖,若血糖大于2.8mmol/L延长至72小时,同时定期采血测胰岛素及葡萄糖浓度并计算胰岛素(μu)与葡萄糖(mg/dl)之比,即I/G之比。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大于2.8mmol/L可视为正常,随访观察。
若I/G在0.3以上,不论血葡萄糖浓度是否低于2.8mmol/L均应疑及β细胞瘤。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小于2.8mmol/L应根据有无饮酒史、营养物摄取情况、肝功能检查结果排除酒精中毒、营养不良以及肝衰竭所致低血糖。若无上述病因,应寻找胸腹腔恶性肿瘤的证据,排除这些肿瘤产生胰岛素样物质所引起的低血糖。
此外,还应注意检查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排除席汉-西蒙综合征阿迪森病所致低血糖。

第五步进一步确定β细胞瘤。
在实验室检查发现低血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I/G比例大于0.3

治疗方法

低血糖低血糖--纠正表
1、纠正低血糖:在发作期病情较轻者,可给予糖类饮食(如糖水、糖果或糖粥等);病情重者,可采取静脉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昏迷病人可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2、病因治疗:
(1)对功能性低血糖,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防止精神刺激,且要合理调节饮食,必要时辅以少量安慰剂、镇静剂。
(2)对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低血糖,可用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较干的饮食。
(3)对器质性低血糖应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如胰岛素所致应予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胰岛B细胞瘤,可试用链脲酶素;因严重肝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肝病;因内分泌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可给予激素补充治疗。

饮食疗法

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6~8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2、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

食谱

功能性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低血糖,可因情绪激动、饥饿、不安等发病、发作时出冷汗、头晕、甚至晕厥,此时,给予低糖饮料可以缓解。

有人认为出现了低血糖,应给予更多的糖补充。其实不然,患有功能性低血糖的人必须限制水化合物的进量,要采取低碳水化物,高蛋白质,高脂肪膳食。国外资料提出碳水化合物进量每日控制在75克~100克。如每日需要1800千卡(7.4兆焦耳)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进量约为180克-200克,主食的用量约150-175克。若每日1600千卡(6.7兆焦耳),碳水化合物为160克-180克,主食用量为125克-150克。碳水化物的食物选择应以谷类为主,限制食用精制糖、葡萄糖、砂糖红糖、罐头甜食、饮料。乳类所含的乳糖对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影响,每日用量不宜超过500克。蛋白质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较缓慢,因此有利于防止低血糖的出现。每日可给予100克~150克蛋白质,其余的热量可由脂肪供给。

膳食中注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防止维生素缺乏。要给予合理的餐次,除三餐外,还需加餐3次或5次。所以要求每餐主食分配均匀,并配有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这是防止低血糖的有效措施,不能忽视。

注意问题

低血糖碳水化合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8、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9、吃副食也要适量.
10、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1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2、少吃盐.
13、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14、关于吃水果的问题,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如果后吃水果就等于加餐了,血糖会马上高起来,另外,西瓜吃了以后,糖吸收很快,故尽量不吃。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应算主食的量.。
15、甜味剂不会转化为葡萄糖,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不能作为低血糖的自救食品。
16、糖尿病人千万不要限制喝水。

相关词条

头晕 心慌 肝病 胰岛素 血糖
嗜睡 血压 心悸 细胞瘤 葡萄糖

附件列表


112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低血压    下一篇 低钙血症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