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   
[0] 评论[0] 编辑

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 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

基本简介

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摩每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類,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 平衡四个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 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 ,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为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4000-11000个白血球,15-40万个血小板。另外,同样体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黄色;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

结构功能

1、为身体各处输送氧气,主要由红血球负责。
2、输送营养,例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3、带走废物,例如二氧化碳、尿酸、乳酸等。
4、提供免疫功能,由白血球及抗体负责。
5、信息功能,例如激素及组织损坏讯号。
6、调节体内的酸碱值
7、调节体温。
8、液压功能。

血液成份或循环出现问题时,可引致下游组织不能有效运作。“局部缺血”指身体某些部位得不到足够血液流通。心脏的泵血功能使血液流经部及其它器官,重力及肌肉活动亦帮助血液流回心脏再循环运行。在哺乳类动物中,血液与淋巴液形成一种平衡,后者由血液经过毛细血管的超滤作用而形成,从胸导管回到血液。

成人大约有5公升血液。以体积计,血细胞约佔血液的45%。每公升血液有:

5 × 1012个红血球(约佔血液体积的45%):在哺乳类,成熟的红血球没有细胞核细胞器。它们含有血红素以输送氧气。在红血球上的糖蛋白决定了血型是哪一类。红血球在血中所佔比例称为红细胞压积。人体所有红血球的表面积总和大约是人体外皮肤面积的2000倍。

9 × 109个白血球(约佔血液体积的1.0%):它们是免疫系统的一部份,负责破坏及移除年老或异常的细胞及细胞残骸,及攻击病原体及外来物体。

3 × 1011个血小板(约佔血液体积少于1%):它们负责凝血,把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结成网状聚集红血球形成血栓,血栓阻止更多血液流失,并帮助阻止细菌进入体内。

造血物质

血液本身是一种高营养的物质,因此造血也必须有很广的营养原料。造血所需的主要原料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物质。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各种蛋白质,尤其是红细胞。如果蛋白质供量不足,造血器官就无法生产出优质的血液,就会出现贫血而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成人每天需要蛋白质约75克。蛋白质原料的食品,主要有鱼、肉、蛋类、奶类、豆类以及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铁是血红蛋白中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中的铁的结合作用来完成的。如果铁量不够,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成年人每天需要铁量为12毫克。含铁较多的食品主要有海带、黑木耳、菠菜,其次是动物的肝脏、血、肉、蛋黄,豆类、稻米中也有较多的铁含量。

叶酸对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影响。如果供量不足,就会出现巨红细胞贫血,这也叫叶酸缺乏病。成人每天需要量为200微克。含这种物质较多的食品有肉类、肝脏、豆类、蛋类、水果及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虽然在红细胞内含量不多,但对红细胞的成熟和铁的吸收等造血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同的食品,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因此在膳食时应力求广泛多样。这样做可使机体在摄取营养过程中可以达到充分的互补。为了更好地摄取造血需要的营养原料,既不可暴饮暴食,又不要偏食。

造血的物质指的是制造红细胞的物质,主要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12、B6、叶酸等。蛋白质来源自肉类及豆类;铁来源自蛋黄、牛肉、肝、肾、豆类、叶绿素、海带及波菜等,另一个重要来源为铁锅所游离出来的少量铁;B12及B6来源较多的是肉、肝、肾、蔬菜等;叶酸的主要来源为蔬菜、酵母及动物内肝。

在诸多造血物质中,铁是主要的物质,也是非常容易流失的物质,人体内铁平均量约为3-4.5g,男性全身铁量约为500mg/kg,女性为35 mg/kg,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血液,并与其他物质结合组成10类以上有生理功能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铁与卟啉环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是红蛋白的主要物质,而血红蛋白又是红细胞的主要物质。据测定,红细胞中的96%是血红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的主要辅酶,这两种物质如果不足,将会引起幼红细胞的发育障碍。

生成原理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

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理化特性

血液的温度为37摄氏度,比重为1.050—1.060,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血液也是有粘稠度的,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粘滞力,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全血的相对粘稠度为纯水的4—5倍;血浆为1.6—2.4倍;血清粘稠度为1.5倍。血液的PH值为7.5—45,静脉血因含较多的二氧化碳,PH较低,接近7.35,而动脉血则接近7.45,常人血浆在37摄氏度时渗透压为7.6大气压。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黄色;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

血小板

说红细胞小得很,其实血小板比它更小。它的身体只有红细胞的八分之一。在血球家族里,它称得上是一位“小个子”。血小板的数量也不算多,正常人体每立方毫米的血中约有10万~30万个。其实,血小板不像一块“板”,它们多数是两面连起的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

1941年,有个英国人首先发现了它,但不知道它有什么用。过了整整14年,它的作用才被人陆续认识。你一定知道,拧开自来水龙头后,水就流出来了,不关住龙头,水就始终在流。假如你不小心划破了皮肤,出了血,可过了几分钟,鲜血就不再从小伤口里往外冒了。那么是谁拧住了血管上的“龙头”呢?告诉你,拧住“血龙头”的主要功臣正是血小板。

血小板平常是排列在血管壁旁的,血管一旦有了损伤,它们立即来到“出事地点”,相互粘集在一起,而且越聚越多,粘成一团,加上其它因素,于是伤口被堵住了。医学家认为,身体里几乎每天都有上百次的微细血管破裂,幸亏血小板时时奋勇地堵险抢修,才免生意外。这些体内工程兵实在功勋卓著。当然,假如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太少,止血功能就会大受影响,说不定还会危及生命呢。

台湾的医学家在1996年发现,血小板中的生长因子还可以帮助伤口的愈合,烧伤病人在植皮前,抽些血液并从中分离出血小板生长因子,将这些因子覆盖在预植皮的伤口上,就可使伤口的生长速度加快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且愈合情况更好。但是,“工程兵”过多也不行。有种病叫“血小板过多症”,就是每立方毫米里有血小板多达几百万个,因为它们常会聚在一块,可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妨碍血流,以致引起严重后果。

血液血型

血型是人类血液型别的一种标志。人与人之间的血型并如完全相同。通常所说的ABO血型,就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带不同的抗原物质而言的。在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的,称为A型;含有B抗原的,称为B型;同时含有A和B两种抗原的,称为AB型;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称为O型。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而缺乏Rh抗原的人是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钟,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

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在稀有血型系统中,除RH血型系统外,其他各血型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血型是由特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就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因此血型一经确定就不会自行改变。但是,当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白血病)时,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由于造血器官功能障碍,使不成熟的红细胞大量进入血流。这些不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血型抗原物质或减少或消失,因此血型就会发生改变。如果造血器官功能恢复,那么改变后的血型又可展现原型。另外,长期大量输血后的病例,血型也会出现暂时性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维持不会太久。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血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由于血液内部的组成成分的不同,各自所具有的抗原物质的性质也不一样,因此,血型存在千差万别。如红细胞已发现有20多种血型系统,不同的血型抗原就有400多种。白细胞上的抗原物质更为复杂,仅本身就有8个系统近20种血型抗原,此外还有红细胞血型抗原和与其他组织细胞共有的抗原,其中与其他组织细胞共有的抗原就已检出148个。这类抗原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抗原);血小板有特异性抗原7个系统,内又有10多种抗原,另外还有20多种血清蛋白、血清酶以及30多种抗原种类,共计在600钟以上。如按这个数字再进行排列组合,那么人类血型就有数十亿钟之多。人类除同暖卵双生子女外,再也找不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人的性格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性格属于精神范畴而不属于物质范畴。由于性格不是遗传基因物质,因此不存在遗传性。人的性格只是在人出生以后,受环境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同时它又随人的年龄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并非“本性难移”,而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事实上,都说明血型与性格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性的联系。

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关系图解:

临床用血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手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出血量在10毫升/公斤体重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液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那是在1817—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由经常看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换救生命。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治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血型不同的人输血时,红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输血后有人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有人却活了下来。尽管如此,1818年12月22日他在伦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所作的输血报告,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他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00年左右。

输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叉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在Rho (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地血源紧缺及输血科学水平低下,以致在同型血源缺乏时不得不采取O型血作为“万能血”,因此,O型血者曾被称为“万能供血者”。这是因为O型血者的红细胞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其红细胞可以被A、B、AB型血者接受。当少量输入O型全血时被受血者的大量血液稀释,也就不会大量破坏受血者的红细胞了。但当A、B、AB三种血型者接受较多O型血全血时,O型血血清中存在的抗A抗体、抗B抗体,就会与以上三种血型者的红细胞结合,使受血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现在凡是输全血都是使用同型血。可以说,“万能供者”的观念早已过时。但是在进行红细胞成分输血时,由于O型血中的红细胞没有A抗原、B抗原,因此将O型血的红细胞输给不同血型的受血者则是可行的。

医学净化

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血液透析。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蛋白质、致热源、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相关词条
头发 眉毛 眼睛 手腕 脚踝
肝脏 胆囊 小肠 直肠 十二指肠
输尿管 膀胱 子宫 蛋白质 氨基酸
体液 淋巴腺 葡萄糖 糖元 巨噬细胞

 

 

 

参考资料
1、海南省血液中心 http://www.blood.org.cn/index.asp
2、http://ill.51ttyy.com/shiliao/xyjzxxt/index.shtml
3、中华血液病网 http://www.cn-blood.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血型    下一篇 触觉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